本报讯(记者 胡俊杰)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当前,我市再生稻生产进入移栽高潮期,昨日,记者在罗山县周党镇包氏农业再生稻基地看到,农户们正热火朝天地在一块块稻田里用插秧机移栽再生稻秧苗。“今年我们种植了5万余亩再生稻,再生稻生两茬,综合产量高,销售订单供不应求,预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包氏农业负责人包乃勇喜悦地说。 同行的市农科院水稻专家告诉记者,市农科院常年为包氏农业公司提供再生稻栽培的技术,及时指导该基地采取措施应对不良气候和生理病害等突发情况。 “市农科院再生稻技术研究内容丰富,技术水平高,具有即产量好、效益好、对生态环境好,稻米品质优、种植模式优、产业发展优的特点。再生稻一种两收,较种植一季中,增产40%左右,再生季纯利每亩在500元以上,结合头季稻,一亩利润1000元左右,是豫南稻区大田作物中投资回报率较高的种植模式之一。”包乃勇说。 “种植再生稻可以避免秸秆焚烧,减轻病虫危害,不施或少施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再生稻播种和移栽期提前,可以错开人工、农机、水电、仓储峰期,并有利于规避气象灾害,避免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带动了工厂化育秧、代耕代插托管式服务、再生稻米精深加工及品牌创建等产业链条延伸。灌浆时由于昼夜温差大,再生稻米软黏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有效提高了信阳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市农科院水稻专家丰大清说。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我市再生稻的育秧以大棚、小拱棚培育毯状机插秧苗为主,大部分已于3月上旬完成。4月份以来,伴随我市气温逐步升高,大部分再生稻逐渐开始移栽,今年雨水充足,再生稻的前期栽插工作进展较为顺利,为今年再生稻的两季高产打下较好的基础,预计全市2022年再生稻种植面积可以达到62万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