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凯
鼓钟锵锵,淮水汤汤,掾有古城,在水一方。
淮河像一条翡翠缎带,在豫南大地多彩的地毯上飘过。
淮河,古称“淮水”,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和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淮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悲壮的历史积淀留下了博大的文化空间,孕育出“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种截然不同而又并立相融的文化景观。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顾准有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蜿蜒千里的淮河,总是让人魂牵梦萦。然而,你怎能想到,“一日走完千里淮河”并不是梦想,而是近在眼前的现实——
来吧,淮滨“走读淮河”文化园带您先睹为快!
一
淮滨素有“淮上江南、梦里水乡”之美誉。
因濒临淮河而得名,因防汛抗洪而设县,淮滨境内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洪河、闾河、白露河四面环绕,淮河干流横贯其中。
“走读淮河”文化园,位于淮滨县新老城结合部。占地面积4620亩,总投资20亿元,项目秉承“梳文”“理水”“建园”“造市”的设计策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按照淮河走势和流域形状,在原有河道上进行清理形成浓缩版“小淮河”。
早在2012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淮滨就提出了“以水为魂 以文为脉 点亮淮滨”的发展理念,按照建设高质量文旅融合项目的标准提升了饮马港二期治理工程的档次和规模,形成了“走读淮河”文化园详细规划。
4月26日,雨后的淮滨,空气格外清新。“走读淮河”文化园内别有一番情趣,湖水、树木植被、楼台亭阁、街巷,还有一侧几道弯的“淮河”,构成了一幅幅美景。
放眼望去,只见水清岸绿、美景四溢。湖上几只白鹭贴近水面滑翔,时而落石栖息,时而水中捕食。岸上鲜花簇簇、鸟语花香。
记者登上“走读淮河”文化园的制高点镇淮楼,深深为眼前美丽的画卷而震撼。
镇淮楼上,极目远眺,淮河文化园区党组书记刘庆豪情万丈:“千里淮河在淮滨。在这里,一日走完千里淮河指日可待!推开历史之门,让游客开启一段壮美新征程。”
据刘庆介绍,“走读淮河”文化园内建有淮河流经的3省10市具有浓厚文化历史背景的地标性建筑,这里有南阳桐柏山的太白顶、淮源亭,信阳的淮上茶园,阜阳的管鲍祠,淮安的镇淮楼、射阳簃,高邮的文游台,扬州的五亭桥、郑板桥书画院等10个景点。
景区以“行走淮滨·读懂淮河”的设计理念,把千里淮河流域著名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用微缩重建或借名另建的手法浓缩展现,形成浓郁淮水风格的景观带,集中展示淮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地域特色文化,体现“一日走完千里淮河”“千里淮河在淮滨”的深刻内涵。
“这一设计理念与省委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中的‘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理念相同,也是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的贯彻和落实。”刘庆表示。
一日“千里”,尽览沿淮著名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原本为行洪滩区的“龙须沟”,如今已蝶变为豫风楚韵的“淮上江南”。
二
一路向北,沿着景观步道,工人们在绿化带上加紧进行景观植被布置,湖边的文峰塔已经完成主体建设,目前在做最后的墙体粉刷工作。穿过一片白桦林,来到了管鲍祠。记者看到,管鲍祠为前后两层浮梁结构古建筑,青砖绿瓦,飞檐走壁,气势恢宏。
管鲍祠是为纪念管仲和鲍叔牙而建立的祠堂,原址在安徽省颍上县。如今,按照1∶1的比例,它被“搬”到了淮滨的“走读淮河”文化园中。
在管鲍祠,记者巧遇前来指导文化园建设的淮滨县县长谷光亚。
“管鲍祠属于代表性建筑,既具有文化体验与旅游观光功能,也被我们打造成为信阳少年国学院和‘信商之家’淮滨服务中心。”谷光亚自豪地说,“信商之家”淮滨服务中心是新时代两个健康实践基地,主要承担格局商学院“互联网管理培训”功能。开园后,这里可以开展企业经理人培训、党史教育培训、“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等,为淮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助力。目前已经导入企业家商学课,“四史”学习等国家倡导的优秀教育课程。
小桥流水,蜿蜒曲径,绿草如茵,各色花卉争相盛开,安静祥和。俯瞰园区,绿化带镶嵌在水域周围,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映生辉,美不胜收。
园区内共有21座桥梁,分布于天镜湖、小淮河和水街三个区域,桥梁风格按照朝代时间顺序排布,按照隋唐、宋元、明清朝代的风格进行设计。
有桥就有水。园区内小桥流水,仿古建筑依水而建。
园内的“淮河水街”借鉴的是周庄、乌镇的理念设计,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美食一条街,为园区内最具人气的商贸娱乐聚集地,各种美食美酒就休闲活动聚集于此,是整个园区最为活跃、繁华的所在。
一排排建筑原先在地上相邻而建,但当河道注水后,便成了临水而居。未来,从天镜湖乘船通过水街可以直达小淮河,也可以通过水街上岸品尝各种美食。
在规划的方向上,既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充分发挥水利要素,又融入博大精深的淮河文化,提升景区文化品位,同时兼顾“吃、住、行、游、购、娱”,丰富园区业态设置,逐步形成有水、有绿、有文、有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市休闲观光度假目的地,成为淮滨县建设独居“中原水乡”特色的“水景、生态、园林”的城市名片重要着力点。
将淮河流域的人文、历史、风俗与水利工程进行巧妙嫁接融合,“走读淮河”文化园还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它集中展示当地的楚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和红色文化。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必将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带领淮滨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乘风破浪!
三
造船业是淮滨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自古以来沿淮居民就具备下河能驾舟、上岸会造船的本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淮滨造船业发达,造船的历史悠久,现在长江上散装货船有一种说法叫“十船三淮滨”,就是十艘有三艘是淮滨造的。
为此,“走读淮河”文化园在天镜湖南侧拟规划建设一座古船博物馆,浓缩舟船文化,展现船舶制造流程,形象再现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历程,真实反映造船技术在海洋交通、海洋开发、远洋渔业、科学考察、国防现代等领域总发挥的巨大作用。建成后将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也突出了淮滨“船文化”的建造历史。
截至目前,“走读淮河”文化园已建成淮河流域10个市的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文化场馆,布展及园林场景塑造正在紧张施工中。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淮滨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许,淮滨在城市建设中坚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注重把丰富的淮河文化元素融入县城建设规划之中,打造设计了具有淮河文化气息的城市风貌,提出了服务“生态港城水景淮滨·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打造“淮河文化全景体验目的地”的战略布局。
“淮滨县淮河文化资源丰厚,无论是对标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还是聚集市‘交旅文创出彩’目标,都必须充分挖掘淮河文化‘英勇无畏、拼搏进取、开放包容、绿色生态’新内涵,再塑县域文旅IP。”淮滨县委书记梁超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我们要构建‘一区六化’淮河文化旅游格局,叫响‘慢游淮滨·读懂淮河’文旅品牌,着力打造淮河文化全境体验目的地。”
“曾是荒野,曾是滩涂,今朝为锦园秀水;几多人物,几多故事,一日读淮河风流。”
这是淮河儿女发自内心的赞美!这动听的声音正回荡在“一日走完千里淮河”的淮滨大地上!
淮滨正以特有的方式发生着亘古未有的绿色之变、命运之变。不仅是川流不息的水脉,更是一条承载文化交流、传播文明成果的文脉。
今天的淮滨,在以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和船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的实力支撑下,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从曾经全省倒数第一跃升到2020年的全省第40位,呈现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和人民幸福感指数“爆棚”的美好画卷,实现了“洪水走廊”的成功突围、“水患大县”的美丽蝶变。
而焕发出“淮上江南·梦里水乡”的走读淮河文化园也正以“边建设、边开放、边管理、边提升、边完善”的新模式,以“奋发有为、摇橹击棹”的精神,确保项目按节点竣工、如期实现开园,为建县70周年贺岁!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