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半城山水满城花


——平桥区平西街道创建花园城市侧记

本报记者 张 勇 刘远强 文/图

俯瞰浉河,眺望雷山;出门见绿植,休闲有花园……这是平桥区平西街道滨湖社区居民的真切感受。“城市有品质,居民生活才有品位。创建花园城市,我们大力支持。”老党员沈长金动情地说。

平西街道位于平桥区中心城区西半部,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常居人口6.1万人,下辖7个社区。自我市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平西街道干群同心、上下发力,拆围挡、清垃圾、治内河、建游园,辖区环境真正实现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因成绩突出,该街道荣获全市“美好人居创新奖”。

在平西街道金三角社区居委会门前,记者看到,小游园里小桥流水、花木茂盛,附近居民坐在游园里的长椅上,或阅读、或聊天,怡然自得。“过去这个地方用围挡围了起来,里面黄土裸露、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社区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用‘绣花’功夫,精心雕琢,打造成现在的花园、游园,提升了居民和商户的生活质量。”金三角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彭海建兴奋地对记者说。

在前期集中治理的基础上,平西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微改造、微循环,把城市建成四季如春的花园。“小微之变,彰显人文情怀。在花园城市创建中,我们坚持‘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的理念,因地制宜进行微改造,实施绿化升级、提质改造,让城市品质更有内涵、居民生活更有品位。”平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卢睿对记者说。

网红打卡地小桥胡同,位于平西街道团结路社区。2020年,以突出信阳特色和豫风楚韵为基调,小桥胡同改造正式启动。坚持设施改造与民生改善、业态培养、文化弘扬结合起来,小桥胡同的功能、环境、文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通过精心谋划、精雕细琢,小桥胡同房前院内一步一景,形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花园胡同。

小桥胡同始终保留巷子原有格局和肌里,突出豫南的红色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引进了10余家文化团体组织,以及本土民间艺术创作室,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使得小桥胡同既流露灵秀韵味,又充满烟火气息。小桥流水、红砖黛瓦、古韵悠悠、流水潺潺,小桥胡同的蝶变不但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让周边居民的生活幸福满满。

“在平西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秉承传承、巩固、融合、振兴的办社理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利用好社区文化阵地,繁荣社区文化生活。目前,已举办传统文化展示、非遗文化表演等各类文化活动70余场次。”小桥胡同文化合作社负责人李先生说。

打造“一街一景”“一街一品”,真正把一条条大街小巷变成老百姓家门前最美的风景,留住了乡愁,也留住了群众对城市的美好记忆。这是平西街道经营城市的清晰脉络。

同时,平西街道以“共建、共享、共治”为指导理念,采取“针灸式”的小微空间更新方式,围绕“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社区更和谐”的建设目标,通过征求民意,收集到“活力健身”“消防科普”“城市书吧”“林下广场”等功能需求。在设计中,拆除围墙,增加漫步道串联各个空间,将城市绿地回归于市民,让老人出门就有公园遛弯,工作闲暇时有场地健身,让孩子可以跑起来、跳起来、坐下来,写一写、听一听、闻一闻,感受自然的能量,感受成长的力量,使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夕阳余晖映黛瓦,流连在小桥胡同的游客,情不自禁地朗诵出这两句诗。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