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心房颤动——脑卒中隐秘的杀手


□康 锐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调查显示,脑卒中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70%至80%。说起脑梗死,大家首先会想到脑血管本身的病变。其实不然,因心脏病导致的心源性脑梗死占总脑梗死的26%。那什么样的心脏病会导致心源性卒中呢?罪魁祸首就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什么是房颤?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如果把心脏比成一个四室的套间房子,正常情况下房子的电路由心脏的“司令部”(窦房结)发出指令,依次传达给心房、心室,指挥整个心脏的跳动,叫窦性心律。而当房颤发生时,心房的“电路”不再受心脏“司令部”窦房结的支配,而是自我颤动,继而导致心室“电路”忽快忽慢,导致心脏整体收缩和舒张活动的紊乱,引起心慌、头晕、胸闷、气短,长期可致心力衰竭、认知能力下降等。最可怕的是当房颤发生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左心房的一个特殊结构左心耳瘀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堵塞脑血管形成脑卒中。这就是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在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很多都合并房颤。

怎样知道自己有没有房颤呢?其实房颤的诊断很简单,一份普通心电图就可以诊断。但有些房颤是阵发性的,较为简单的方式是佩带运动手环、利用手机APP测量脉搏跳动,了解心跳是否整齐规律。如果心律不齐,就有必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心电图;还可以佩带1天至3天的动态心电图;更先进的,可以植入式动态心电图,以便更仔细地记录下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哪些人群容易患心房颤动呢?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脏外科手术史、肺气肿、甲亢等疾病。长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是房颤的高发人群,更应当按时规律体检。

流行病学统计显示,目前我国35岁至80岁的房颤患者已接近1000万,患病率为0.77%。房颤是种老年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房颤患者会越来越多,目前中国大约每分钟就有2例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和压力。但房颤这种疾病以及因房颤导致的心源性脑卒中完全是可防可治的。首先,应当尽量改善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酗酒、熬夜。积极控制房颤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气肿。一旦确诊为房颤,以前只能口服心律平、胺碘酮药物治疗房颤,这些药物短期服用尚能接受,但长期大量服用,毒副作用可能超过这些药物的益处。现在可通过心脏导管射频消融微创手术,使房颤心律转为窦性心律,也就是正常心律。这项技术不开刀、不缝线、创伤小、获益大。为防止房颤导致的心源性卒中发生,可选择的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多,以前只能口服药物华法林防止血栓形成,但华法林需要长期、按时到医院复查凝血指标,很多患者无法坚持。而现在,不仅有便携式的凝血指标测试仪,就像测血糖一样可以在家测定INR指标;还有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使用方便,无须反复监测凝血功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接受和认可。同时,对于不能耐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或不愿意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还可以通过微创的左心耳封堵术,就像在左心耳和左心房之间封了一堵墙,这样左心耳即使形成血栓,也不会进入左心房,跑到脑血管,栓塞脑血管。

科技进步改变生活,先进的医疗技术改变患者的命运。希望通过科普介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心源性脑卒中,认识心房颤动,了解心房颤动的诊治方法,更好地预防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单位:信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