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 倩 袁 野
通 讯 员 唐族启 文/图
进入4月份,由信阳市九中(东校区)不同年龄段组成的机器人战队在教练的指导下正在共同研究赛道打法,为即将到来的全省、全国、世界机器人大赛做足战前准备。2019年~2021年,信阳市九中(东校区)在机器人大赛中,拿下一个世界冠军、两个世界季军等多项荣誉。今年,他们铆足动力,为摘取更多荣誉继续拼搏。
信阳市九中(东校区)的机器人战队只是我市教体系统品质教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市品质教育屡获殊荣、佳绩频传:全市10个县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全国文明校园(中小学)达到9家,中原名师工作室达到5家,本科进线率和人数,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空军招飞录取人数实现全国地市级“九连冠”,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位居全省第一位……这些既彰显了全市品质教育的丰富内涵,也为持续擦亮信阳教育品牌、提升信阳教育品质奠定了长久发展基础。
今年1月,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锚定省委“十大战略”,以前瞻性思维,系统谋划了“1335”工作布局,对全市教体系统提出了“着力品质生活引领,基础教育树信阳品牌”的发展目标。
围绕这一发展目标,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厉天军在今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会上向全市教体系统发出号召: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将全市广大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在全市教育体育系统形成“美好生活看信阳,品质教育走在前”理念,营造浓厚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为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落实“1335”工作布局贡献教体系统力量。
传承文风学风 打造优质教育
穿过东方红大道附小路熙熙攘攘的街巷,在巷子尽头处,深藏着一所百年名校——市第一实验小学。在该校校史馆,这所始建于1908年,时名为“豫南道师范学堂附属小学”的学校,虽经战火洗礼,几经辗转,几次兴废,但文风不绝。在2021年河南省第一届诗词大赛中,市第一实验小学选手包揽2个特等奖。
走进市第一实验小学,师生一唱一和背诵古诗词的场景赫然入目。一脉相承的文风让第一实验小学格外重视国学教育,特别是在古诗词培养上形成了品牌特色。“我们立足学校办学传统,为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了古诗词阅读、背诵课程,让孩子从中领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孩子的今后成长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该校校长高琼表示。
在市第一实验小学师生背诵古诗词的同时,市第三小学创客中心里,师生正身处3D打印、机器人的科技世界中。近年来,市第三小学在提升学校文化素养的同时,注重在创客、科普方面对学生的引领示范。如今,该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触这些“高大上”前沿科技,在动手动脑之间探索更多的科技力量。
品质生活,教育引领。近年来,市教体局积极回应社会最关切、老百姓最关心的基础教育问题,提出了全市基础教育要紧紧围绕“三个优质”来扬优势、补短板,树品牌、走前列。“我们要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大力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让学前教育惠及每一个家庭;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要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坚持质量立校不动摇,出人才、出好人才、出结合素质高的人才,为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市教体育有关负责人介绍。
“五育”并举并行 产教融合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体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坚守的根本任务和神圣使命。
近年来,“青春使命”“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豫见新一代、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吸引全市中小学生共同参与,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之中,引导这些祖国的花朵在精神层面上茁壮成长。
为全面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我市加快省市级“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创建进度,持续研发省市级研学精品课程和精品线路;“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普及,组织了六届“市长杯”校园足球比赛。特别是今年推出的“战疫情·寒假生活我陪伴”系列专题节目,点击收看率达到600多万人次,引起积极反响。“我们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五育’教育,为学生的今后成长提供扎实的基础。在高中教育,我们不仅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更加注重职业教育,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一批不同层次人才。”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在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产教基地,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熟练操作数控设备、无人机装置。该校作为全市职业教育的排头兵,先后引进了汽车维修、3D打印、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等紧贴市场需求的合作专业,建有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商等30余个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室)。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我们积极对接全市、全县主导产业发展,把车间建在学校,把课堂搬进企业,探索出‘前校后厂、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校校长魏俊自信满满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为全面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市委、市政府高标准规划了大别山职教新城建设。在浉河三期规划建设的职教新城,一期用地3500亩,采取“规划设计一步到位、部分院校整体迁入、新建院校提质扩面、多元投资创办职教、同步建设公共服务”等组合措施,将职教新城建设成集教育、科研、服务、实训、生产、居住、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成为大别山地区的职教中心。
在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同时,市教体局还紧紧围绕全市教育中心工作,全面提升全市教体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对照文明校园“六个好”标准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确保全市文明校园创建参与率达到100%。同时,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影视公益展播、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演以及“两创两争”创建活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劳动美”等各类教育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
传统红色基因 深化教育改革
“教室里的党史馆”,这既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党史馆。在市第三小学五年级的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关于党史的历史事件。通过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了解百年党史的辉煌。
把党史教育搬进校园、搬进教室,把党的光辉历史融入教学、入脑入心,这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教育的一大特色。生长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孩子们更能深切感受红色历史的辉煌与光荣。
2021年,我市中小学深入开展“传唱红色经典 讲述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革命薪火”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一颗颗小小的红心感恩伟大的党和伟大的时代。我市还编撰《大别山红色故事选编》读本,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大别山红色故事。
不变的是红色传承,变化的是教育改革与创新。在落实“双减”政策上,我市全面推进“双减”“五项管理”“评价方式改革”“课后服务”“规范民办教育”“县管校聘”改革,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位居全省第一位,受到省委、市委市政府表扬和肯定。全市523所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工作被评为“全市群众满意度高的实事”。此外,我市还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召开专题推进会,建立教育集团24个、集团学校80个,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为强化创新理念,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市教体局继续把“双减”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以“双减”推动“双提”(教学质量提升、师资水平提升)、“双改”(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双考”(中考改革、高考改革)、“双评”(教学质量评价、育人质量评价),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在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上,市教体局全面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贯彻实施,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等各项改革工作,合力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向优质均衡迈进,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继续实施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建立稳定有效的城乡教师补充长效机制,盘活用好编制资源,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正如厉天军在全市教育体育工作大会上指出,要在全市教体系统开展大学习、大比武、大督查,在思想上大提升,在能力上大提升,在成绩上大提升,紧盯“基础教育树信阳品牌、全省领先、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为加快建设“两个更好”示范区、美好生活目的地,奋力谱写“美好生活看信阳”绚丽新篇章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