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培满
满目春光无限好,劳务经济正当时。今年以来,固始县郭陆滩镇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探索实施“党建+网格+劳务合作社”模式,组建村民自治劳务合作社,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方式,整合农村富余劳动力投工投劳参与镇域中心工作,汇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谈及推广实施劳务合作社的初衷,固始县委副书记、郭陆滩镇党委书记郭立场意味深长地说:“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乡村要振兴,就必须千方百计稳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以劳务合作社为载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将劳动力登记造册并实施岗前培训,不仅有助于他们就近就地就业,还有助于培育‘土专家’‘田秀才’,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进而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全面覆盖“建起来”
以破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为切入点,以创建服务型机构为目的,劳务合作社的创建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优化与再配置。
摸清底数建队伍。该镇组织各村(社区)以网格为依托,逐户摸排富余劳动力,整合返乡人员、农村党员、退役军人、留守妇女等各类人员组建村民自治劳务合作社。目前,全镇21个村(社区)均组建起劳务合作社,共吸纳劳动力2769人,为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分门别类建台账。该镇完善劳动力信息资源库,根据社员的年龄、性别、技能等建立个人档案,并分行业、分工种组建农业生产、企业用工、项目施工、建筑用工、道路养护等劳务班组(劳务工作队),将零散劳动力转化为专业工作队,便于实现劳动力的精准调度。
规范管理建机制。该镇根据“党建引领、支部领办、村民自治”的发展思路,按照统一旗帜、统一牌子、统一服装、统一标准、统一奖惩的“五统一”要求,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持续完善劳务管理、财务、收入分配等管理办法,高标准建立劳务合作社活动阵地,满足社员学习交流、组织活动等多种需求,提升社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今年58岁的陈龙义是郭陆滩镇青峰村村民,最近每天都身着劳务合作社统一印制的红马甲,在青峰村黄埔组的人居环境示范点干活。讲到自己的工作,陈龙义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年纪大了,到外面打工人家不爱要,现在参加了村里的劳务合作社,既可以在家照顾孙子,也不耽误农活,平时挣钱也不少,比在外面打工舒坦多啦!”
搭建平台“用起来”
为群众搭建就近就业的劳务合作社平台,既适应了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劳务需要,满足了村(社区)节支增收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增收的目的。
“网格+合作社”志愿服务。该镇采用“划定区域、定人定责”的管理模式,各村(社区)以村民互助小组为单位,对单元格内人居环境、疫情防控等实行横到边、纵到底的梳理排查,通过“自家人进自家门,自家人干自家事”,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企业+合作社”合作共赢。各村(社区)积极对接镇域企业、种植养殖合作社和国土、水利、交通、环保等建设项目,收集劳务信息、对接合作诉求,引导劳务合作社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协议,主动承揽农业生产劳动、绿化保洁、道路养护和工程施工作业等业务,有效破解村民就业难、企业用工难问题。
“能人+合作社”抱团发展。该镇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开展“能人领办”劳务合作社试点工作,鼓励支持乡贤、致富能手等积极入社担任负责人,立足当地土地、劳动力、生态等资源要素联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乡村振兴动力。目前,21家劳务合作社共吸纳156名乡贤能人,越来越多的“能人”加入劳务合作社队伍中来。
跟村民一样尝到甜头的还有施工队的负责人。西元村承接绿化项目的负责人王刚说:“这个项目接得急、赶得紧,施工前很是发愁,还在到处打电话找工人。没想到村里的劳务合作社直接安排了几十个工人,帮我解了燃眉之急。”
(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