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亚运)“从我记事起,这就是个臭水沟,没想到现在竟然整得这么干净。”4月18日,固始县汪棚镇街道社区居民刘飞站在鲇鱼山东干渠边感慨道。
曾经作为固始县西南部农业灌溉用水的东干渠,发源于鲇鱼山水库,清澈见底。但是,近年来,由于附近群众乱倒垃圾、排放污水,水质一度恶化,导致东干渠成了一条让汪棚人民“望之惊心、闻之却步”的臭水沟。
“整治东干渠,我们花了大力气。”汪棚镇长李要钢告诉笔者,由于没有统一的污水排放管道,附近群众生活污水通过水沟排入干渠,汛期靠水冲,其他时间靠蒸发,污水处理不仅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里子”问题,也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为破解污水处理问题,汪棚镇在消除黑臭水体的基础上,把镇区暗涵当作明河来治理,通过排口溯源、清淤修复、末端改造等措施,实现碧水长流,消除防汛隐患,同时聚焦源头管控,深入企业、住户,对排污管道进行全覆盖改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汪棚镇地处丘陵地带。该镇便借助自然地势的高低,在村民组采用散居点“三格式污水处理池”。家庭生活污水通过“调节池—厌氧发酵池—沉淀池”的三重处理后,可以达到农业灌溉标准,用于农作物灌溉,起到循环再利用的作用。通过这种污水处理设施,让直排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起来“变身”。
汪棚镇党委书记尹辉介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镇尽量会选取最低点位,让生活污水自行流入这些污水处理设施,不需要安装污水提升泵等设备,后期没有维修费,有效破解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不起、用不起”的问题。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