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培满
通 讯 员 何 婷 张靖靖
暮春时节,春意浓浓。沿着220国道进入固始县马堽集乡,目之所及,天蓝水碧,阡陌有序,房前屋后,稼穑井然,道路两侧新栽种的红叶石楠、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走在马堽集乡的大街小巷、村组道路,一幅幅墙体彩绘、一条条宣传标语引人注目,随处可见干部群众齐上阵、合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热闹场面。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马堽集乡坚持党建引领,各党支部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动员,用好少数民族志愿者、乡贤、群众三支队伍,激发全乡上下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逐步形成党建引领、党群共建、全民参与的良好整治氛围,人居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该乡乡长王赞感慨。
党建引领,团结民族力量
自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在马堽集乡街区,时常能看到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头戴“礼拜帽”、身穿“红马甲”,与社区干部和保洁员们一起整治街区环境,他们就是该乡清真寺组建的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
“人居环境整治人人有责,我们少数民族同胞更应该行动起来。只有大家自觉行动,共同维护,我们的环境才能美如画。”志愿者服务队成员王子学说。
马堽集乡是固始县著名的“民族之乡”,全乡回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以上,且大多聚居在街道。为做好街区整治工作,街道社区党支部联合街区整治专班,主动深入少数民族居民家中,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并与清真寺阿訇沟通,由清真寺牵头,组建一支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街区人居环境整治,以实际行动带动少数民族同胞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在街道党支部的引导和带动下,少数民族志愿服务队既是人居环境整治宣传的“传声筒”,又是“助推器”,展现了全乡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风貌。
党建引领,展现乡贤担当
进入马堽集乡,街道两侧挂着中国结、红灯笼的崭新路灯让人眼前一亮;深入村组干道,一排排太阳能路灯照亮了群众回家的路。这些路灯全部由该乡乡贤捐赠。
马堽集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乡。近年来,该乡大力挖掘乡贤文化,各村(街)党支部积极同本村成功人士联系,邀请他们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支持。全乡共成立17个乡贤理事会,吸纳成员233人。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乡党委以乡情为纽带,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我为家乡‘亮盏灯、修口塘、修条路、改户厕、植片绿’”主题活动,呼吁乡贤助力家乡人居环境整治。通过乡村两级发动,一大批乡贤回归故里、反哺家乡,在人居环境整治一线争做先锋、展现担当。全乡累计筹集乡贤捐款150余万元,为140个村民组捐建路灯2040盏,亮化道路近90公里。
党建引领,激活群众动力
近日,在郭楼村,群众正在为房前屋后新栽种的红叶石楠苗浇水。这些红叶石楠苗是作为奖励发放到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群众手中的。在柳沟村,该村党支部就地取材,组织本村的能工巧匠编制竹篱笆规范小菜园。一排排新编的竹篱笆让原本破烂不堪的小菜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群众满意地竖起大拇指。像这样花“小钱”办“大事”的例子,在全乡人居环境整治中随处可见。
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该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支部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带头作示范、树标杆,深深影响了周边群众;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一组一会”、五美庭院评选、村观摩户评比、“小手拉大手”、乡村光荣榜、爱心饺子宴等活动,对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群众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不断激活群众动力,提升他们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变群众“站着看”为“主动干”。
在街区绿化过程中,群众看到自家门前规划的绿化区域,主动出钱出力把树坑挖好并帮助栽树,形成干群齐心、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一步,全乡将全面巩固‘净起来’工作成果,不断提升‘绿起来’工作水平,同步开展道路亮化、乡村美化,点、线、面同步开花,朝着‘美起来’的目标全力前进。”该乡党委副书记丁委充满信心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