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干必成”是一种工作要求、一种热切期盼、一种对能力作风的检验。相对“干不成”而言,我们的一切工作都需要“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的担当、勇气和作为。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量子通讯、元宇宙等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社会各阶层正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信阳“1335”工作布局全面实施,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困难还有很多,如果担当不够、作风不硬、能力不强,哪会有“干必成”的好效果?
“干必成”既来自实践,又要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前提是,在决策前要充分调查研究、听取专家和各界意见,符合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同时,要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风险评估,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确保决策顺乎民意,切实可行。绝不可凭空想象“拍脑袋”,说了的话不作算,损害党的执政为民形象。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重要论断。一旦决策了的事情,就要第一时间去找办法、抓落实,不再犹豫,一张蓝图绘到底。如果表态多、落实差、作风不扎实,就说明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能力水平有限,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干必成”,干是过程,成是实效,就是让群众拥有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只有集中一切资源不浪费,锚定一个目标不旁骛,拿出“华山一条路、横下一条心”的决心和勇气,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把事情办好,实现既定目标,让群众满意。
谨记,只要能“干必成”,就没有什么“干不成”。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