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通 讯 员 王长生 方文萍
巍巍黄柏山,四季常绿;涓涓灌河水,生生不息。在黄柏山下,灌河水边,坐落着一所美丽的学校——商城县长竹园乡第一中学。
近20年来,长竹园一中一直是商城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曾先后获得“省文明学校”“省卫生先进单位”“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七项省级荣誉称号,其他市级、县级荣誉更是涵盖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一张张金色的奖状,凝结着全校师生无数心血和汗水,也见证着众多山乡学子走出大山、追逐梦想,成人成才,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党建引领促德育,五育并举培素质
长竹园乡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红色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该校坚持弘扬革命传统,德育为首,五育并重。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该校党员教师林志中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多次深入该乡陈湾村对方永乐烈士墓地进行考证,并调阅红28军开国将军回忆录,最终发现方永乐墓地由陈湾张北湾迁到了檀树庙小学山边。这项发现,填补了党史、军史的空白。林志中的考证文章《长眠在商城县长竹园乡的红军高级将领》,在中共商城县委、商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红色商城”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另有两篇获二等奖,4篇获优秀奖;李瑾等5位老师有8篇文章获优秀奖。长竹园一中现有党员教师16人,占教职工人数23%左右。在党员教师的传帮带下,该校先后有6位教师成为师德标兵,32位教师的课题研究分别顺利通过省市县级验收。
一直以来,该校每逢清明节都会组织学生到烈士墓前扫墓,在红四军广场、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听专家讲革命故事,多次组织学生到金刚台西河红色景区、汤泉池参加研学活动,使全体师生受到一次次革命传统教育。让革命先烈的故事深入到每一名师生的脑海,让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浸润到每一名师生的心田。
多年来,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同类初中中一直名列前茅,除了坚持每天上好“三操一歌”外,每年都会举办春、冬两季师生运动会。在2020年秋季大别山(商城)首届油茶花节大型公益活动中,该校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与,李昌贵、程凤娟等老师无私奉献。该校自作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打油茶》《商城有个后花园》深受省市县领导和八方宾客的好评,渔鼓快板《商城有个后花园》还上了热搜;该校除开足上好美术课外,还成立美术等18个学生社团,挖掘学生潜力;该校除开设劳动课以外,还建有劳技基地,经常请油茶专家谢焕友、丁大国讲解有关油茶的专业知识,学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的观念。
爱校如家讲苦干,呕心沥血育新人
长竹园一中现有70 多名教师,其中41人是2000年以前毕业的中师生,有15对夫妻教师同在该校任教。他们大多是长竹园乡本地人,有大山一样淳朴的性格,有回报家乡的愿望。多年来,他们爱校如家,敬业奉献,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他们撑起了山乡教育的一片蓝天。新来的特岗教师在这些老教师的感召、带领下,成长很快,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压担子,新教师年纪轻,有上进心,身体好,能吃苦。他们分来后学校便委以重任,使他们有存在感、重用感、成就感。因此,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近几年来,该校特岗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新鲜血液和生力军。
——结对子。该校对每年上级分配来的特岗教师,除热情关怀外,还严格要求。要他们在骨干中青年教师中找一位指导老师,拜师学艺,结成“帮学对子”,老教师定期讲示范课,尽力为其出主意、当参谋、当教练、鼓干劲。特岗教师虚心学习,定期讲汇报课。此举缩短了新教师的成长期、成才期,使他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奖尖子。该校通过举办课堂教学大比武、高效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给教师冒尖提供机会,对成绩突出者通过不同形式的奖励,对尖子教师大力褒扬,形成了人人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写稿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可带动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尽量使全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完成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名师的转化,该校鼓励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常规任务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后记、文学作品等各类文章,并设有精神奖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五年来,该县教师中有1人在《语文学习报》上发了一个论文专版,有4名教师在《语文学习报》《美文》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教研文章和文学作品共10篇。该校山泉文学社成员陶家茂、徐川于2020年、2021年分别在《语文学习报》《美文》上各发表习作一篇;还有一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红旗不倒金刚台》,还写了一部开国将军传记《游击专家》,又据此改编成同名电影文学剧本。
校园文化重精神,社团活动讲传承
一直以来,长竹园一中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努力,不仅成绩斐然,而且还搞出了特色。该校在全县第一次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城县长竹园乡大埠河丝弦锣鼓引进了校园,并开设有中国象棋课,让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当进行方言教学,在学生作文中适时适当地运用方言。2020年3月,河南电视台就该校方言教学与研究,对林志中老师做了一次专访,拍摄了专题纪录片。
该校还在校园最醒目的位置开设文化长廊,张贴《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信阳日报》等党报党刊和文化类报纸杂志,还建有播音室;在教学楼、综合楼、大门楼悬挂正能量横幅;在走廊过道设置宣传画、标语牌;在教室内张贴共产党领袖和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的画像,配以介绍文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崇拜黄继光、雷锋、钱学森、叶圣陶、鲁迅等伟人、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和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该校定期在校园内评选“五好学生”“新时代好少年”、小作家、小歌星、小画家,把他们的照片和作品张贴在文化长廊里,营造了良好的引领作用,使学生产生了奋发向上的原生内动力。
巍巍黄柏山,孕育了伟大的黄柏山精神,激励着大别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勇争先。在黄柏山精神激励下,在红色基因浸润下,地处黄柏山深处的商城县长竹园第一中学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绽放出缤纷异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