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保障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受理案件137465件,办结127631件,结案率92.9%,收、结案同比分别增长27%和15%,高于全省均值15.2、6.4个百分点。其中,信阳中院受理案件13169件,办结12290件,结案率93.3%,收、结案同比分别上升13%和8.4%。在省高级人民法院综合绩效考核中,信阳法院居全省第4位。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突出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组示范带动,支部及时跟进,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工作动力,落实到司法实践。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坚持向市委常委会报告党组工作,重要工作、重大案件及时向市委、市委政法委报告,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在执法办案中。坚决维护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主动担当有作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快审快结优化营商环境。审结涉营商环境案件4740件。紧扣营商环境评价中涉及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3项法治指标耗时短、成本低、制度优的要求,建立破产案件政府与法院联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审限管理等25项制度机制。压缩办案周期,简案原则上不超过20日、繁案不超过48日,首次执行案件不超过70日,凡是能网上立案、开庭、送达、评估的案件,一律网上进行。降低诉讼成本,对符合诉讼费减缓免条件的案件,完全彻底兑现政策。降低评估成本,应用全国法院询价评估系统,低成本、零成本处置小额动产。完善破产审判机制,经批准挂牌成立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将债务回收率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作为该庭核心工作落实落细。审结破产案件15件,促使华英农业、山信粮业等5家具有优质资产的企业重整成功,破产债务回收率47%,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信阳市首例上市公司华英农业重整案,从立案到重整成功仅用32天,省高级人民法院将该案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最佳案例写进两会工作报告。
群策群力落实“万人助万企”。审结涉企案件4474件。出台《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助力高质量发展16条意见》,成立由院领导分别担任组长的11个“护企行动小组”,将涉企案件纳入院领导线上监管平台,建立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防止机械司法。会同市工商联建立民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市民企商会建立司法基地,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治讲座。全年邀请企业界人士旁听庭审900余人次,开展法治讲座217场,发布典型案例110个,召开企业座谈会36次,走访企业3465家,回访二审改判的涉案企业564家,将企业意见建议转化为工作措施12项。
求实求效化解金融风险。审结借款、担保、保险等金融类案件23209件,标的额130亿元。强化穿透性审判能力,有效识别和打击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套路贷等非法金融活动,审结该类案件67件。在不良贷款集中清收行动中,全市法院收、结案均居全省第2位,结案标的居全省首位。
从严从实保护创新创造。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441件。加大对假冒、攀附、剽窃等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出台《侵害著作权商标权民事案件损害赔偿标准工作指引》,解决侵权代价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零成本在线诉前调解华为公司起诉的4起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案件,被告全部当场履行,华为公司向信阳中院送锦旗致谢。妥善审理一起跨省域侵犯我市某企业商业秘密犯罪案件,让侵权人既负刑事责任,又负民事赔偿责任,全省公安、检察系统60余人观摩庭审。
用心用法服务生态强市。审结环境资源案件357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厚植“美好生活看信阳”的底气底色。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对饮用水源地养殖污染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积极参与城乡人居环境、废弃矿山集中整治行动,持续巩固打击盗采河砂专项行动成果,审结相关案件70件。坚持恢复性司法,灵活适用复植补种、增殖放流、第三方治理、赔偿功能损失等多种责任承担方式,维护良好生态。
忠诚履职担使命,推进平安信阳法治信阳建设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审结一审刑事案件6027件8291人,同比分别上升33.8%、21.8%。严惩危害社会及人身安全犯罪,审结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等犯罪551件698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22件82人黑恶案件全部审结。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上下游犯罪779件1523人,涉案金额3.2亿元,摧毁4个跨国跨省犯罪团伙。审结“黄赌毒”犯罪案件444件972人,食品药品犯罪案件148件156人,醉驾犯罪案件1851件1859人。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4件28人,追缴赃款2410.8万元。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1181件,不予准许167件。
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审结一审行政案件910件,同比下降17%,行政机关胜诉率71.5%;办结非诉行政执行案件1095件,准予执行854件,准予执行率78%。支持政府开展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生态保护区违建别墅问题专项整治。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作为最生动的法治教育持续推动,全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48%,促使26%的行政争议当庭化解,浉河、淮滨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60%。积极争取党委支持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市委政法委公开通报出庭应诉情况,纳入各县区平安建设考核。罗山、浉河等6家法院会同政府建立行政争议调处中心,罗山调解率达60%。
推进诉源治理。积极参与“三零”创建,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对基层法院的考核,与16家行业协会和群团组织建立委托调解和诉调对接机制,将48名律师、457名人民调解员、191个调解组织纳入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全年诉前调解35631件,调解成功17550件。制定《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将人民法庭建设成为司法服务“大超市”、基层治理“桥头堡”,53个人民法庭与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对接。
开展八五普法。创建官方微信、今日头条号等7个普法宣传平台,开设优化营商环境、小槌说法等栏目,累计推出3600篇,阅读量超430万。与信阳广播电视台、《信阳日报法治周刊》联办“法庭内外”节目121期。成立民法典宣讲团,开展“六进”宣讲120场次。制作的预防校园暴力微电影《从心出发》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第二届全国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优秀微电影”,环保微电影《绿水青山人常在》、调解微视频《这个小伙子喜欢多管“闲事”》荣获最高人民法院第八届“金法槌”奖。在中央政法委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大赛中,河南法院获奖3部,信阳法院占2部,《从心出发》《绿水青山人常在》同时获奖。
为民服务解难题,让群众更加真切感受公平正义
提升诉讼服务。加大智慧法院建设力度,打造“厅网线”三位一体诉讼服务体系,开展律师、法律工作者应用网上服务平台专题培训,手把手教会群众操作“指尖诉讼”,包括人民法庭在内全部实现立案、缴费、开庭、送达等诉讼事务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不让群众花冤枉钱、跑冤枉路,网上立案率91.7%。
保障民生权益。审结一审民事案件66305件,同比上升14.8%。充分运用民法典守护人民高品质生活,审结民生案件1763件。会同公安交警、司法鉴定、保险等部门开展道交事故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一站式理赔,调解成功4940件,获赔金额7787万元,该项工作居全省第4位。深化家事审判方式改革,由注重民事责任划分转向更加注重亲情情感修复,审结婚姻家庭案件22354件,调解撤诉率39.6%。会同市妇联建立妇女儿童维权8项工作机制,成立妇女儿童维权诉调对接中心,信阳中院民事审判第三庭荣获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加强少年法庭建设,用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信阳中院刑事审判第三庭被省委政法委、团省委等11家单位授予“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巩固深化涉军维权“信阳模式”,将涉军维权十项工作机制与军民融合发展、退役军人权益保护有机衔接,审结涉军案件247件。
持续解决执行难。受理执行案件43428件,结案38858件,同比分别上升20%、13.6%,执结率89.5%,到位金额66.3亿元。其中,有财产的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99.5%,无财产的案件“终本”合格率100%。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与市大数据局、市公积金中心、市不动产中心、市公安局实现数据线上共享,查人找物更加便利高效。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企业债务专项执行行动,执结案件1922件。春节前夕,信阳中院仅用7天时间执结一起3654万元的建筑工程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案,执行款到账不到10分钟即向农民工兑现。打击规避执行行为,纳失、限高28910人次,向市信用共享平台推送失信信息21887条,媒体曝光400人,拘留990人,以拒执罪判刑68人。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能分割查封的,不查封全部,能“活封”的资产不“死封”。落实信用修复,及时将5855人移出失信“黑名单”。利用“一案一账号”系统管理执行案款,案款发放动态清零,受到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通报表扬。
解决信访顽疾。从源头上治,制定《员额法官和执行人员信访档案登记管理办法》,将案访比与业绩考核、职级晋升、立功受奖挂钩,该办法被省高院推广。从入口处治,强化院领导接访和首访负责制,信阳中院院领导接访373件,接访占比92%,居全省第1位,化解336件,受到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通报表扬。从出口上治,把解决涉诉信访问题作为教育整顿整治顽瘴痼疾的“牛鼻子”,站在信访群众的角度找原因,化解信访案件272件,再审纠错25件。信阳中院被市联席办表彰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办理涉诉信访团队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培根铸魂树形象,锻造“五个过硬”审判队伍
以党史学习教育砥砺初心。做到应学必学,学习必学篇目300余篇。做好工作统筹,开设“夜间2小时课堂”“周末大讲堂”。强化学习效果,开展集中研讨8次、主题党课及专家辅导78次,领导干部下基层宣讲24次,举办红色经典诵读、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27次,百余篇学习心得被《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审判》等刊发。注重成果转化,推出1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两个一站式”建设被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评为群众满意度高的实事。
以教育整顿正风肃纪。将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与教育整顿直接责任相结合,全市法院发现“六大顽瘴痼疾”问题617件,整改率100%,查处违纪违法干警67人,有效清除了侵害队伍肌体健康的“病毒”,达到了锻造“五个过硬”队伍的目的。中央第九督导组到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现场督导后,肯定信阳中院教育整顿“认识清醒、卓有成效”。
以领导示范带动担当。信阳中院党组坚持学习立标杆、担当作示范、廉洁树表率,入额院领导人均办案和接访占比均居全省第1位。尤其在选人用人上,以党组对干警的公正,让干警传递司法的公正,近年来,百余名干警职级调整无丝毫杂音和不良反应,广大干警心齐气顺,争先创优氛围浓厚。
依靠监督促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工作情况和民事审判工作,认真执行常委会审议意见。扎扎实实办理建议、提案,4件建议、2件提案全部如期办结,主要领导逐件上门答复,邀请市人大、市政协负责同志现场监督。在全市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信阳中院作了典型发言。对26位代表委员关注的8个案件,邀请代表委员本人旁听庭审、参与执行,全程监督。将联络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信阳中院召开代表委员座谈会4次,当面走访和信息沟通720人次,邀请参加重大活动、旁听庭审、见证执行75人次。联合代表委员开办“小案件大道理”普法栏目,代表委员以案析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发布14期。
依法接受监察检察监督。会同纪委监委、检察机关建立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积极配合纪委监委查处违纪违法干警。邀请检察长旁听庭审、列席审判委员会,一些重大案件检察长出庭支持公诉,法院院长主审;主动将刑事、民事、行政和执行“终本”案件移送检察机关监督,采纳检察建议整改53件;审结抗诉案件58件,其中改判9件,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18件,维持原判和准许撤诉31件。开通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平台,将469类刑事案件纳入平台流转,实现政法各部门监督制约“直通车”。
全过程推进阳光司法。从立案到结案、从审判到执行应公开的全公开,公开审判流程节点信息84994件次,庭审直播17546场次,裁判文书上网公开62904份。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11105 人次的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8415件。开展“万名群众旁听案件审判”活动,累计5.2万名群众参加旁听。
荣誉档案
●荣获“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官方微信连续3年被中央政法委评选为全国政法新媒体一百强
●连续7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司法宣传先进单位
●涉军维权“信阳模式”第4次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两会工作报告
●荣获“河南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巩固提升,坚持一手抓服务发展,一手抓社会治理,努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委“1335”工作布局全面实施、实现省委“生态优良、生产高端、生活更好”要求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1在政治建设中求常进
2在服务大局中有常为
3在社会治理中谋常效
4在司法为民中守常心
5在队伍建设中用常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