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2021年我市财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倪梦晓

2021年,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现全市财政运行总体稳中有升,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市财政局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河南省贫困地区重大专项普查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等称号;被省财政厅连续8年授予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基层财政建设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分别授予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集体二等功、债券资金争取工作集体二等功、申报海绵城市治理示范市集体二等功等荣誉30余项。

紧盯依法理财,收支目标超额完成

202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96.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5.39亿元,同比增长13.3%,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9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排名第6位,在黄淮四市排名第1位。从收入组成看,我市地方级税收完成93.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9.2%,居全省第7位。财政收入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从收入级次看,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4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2%。县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4.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5.46亿元,增长2.4%。支出增幅排名居全省第5位,较全省平均增幅高1.9个百分点,在黄淮四市排名第1位,支出规模在省辖市排名第5位。

紧盯助企纾困,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市财政局聚焦企业服务,按照“13710”制度及时完成市政府交办事项45个,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确保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应享尽享。争取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0.14亿元,支持7个重点企业转型发展,对2个智能车间、2个企业服务平台进行奖励。下达创业研发资金0.39亿元,用于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等,有力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引导设立产投创投基金。拨付信阳市担保服务中心500万元,引导成立融资担保基金;拨付鼎信产业投资集团1000万元,引导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拨付华信投资集团500万元,引导成立创业投资基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跑出“加速度”。推进市管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实施“六定”方案和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品”字形国有资产监管架构初步建立,90余家市管企业完成重组整合,调整资产237.88亿元,助力鼎信产投集团、国信集团获得“AA”信用评级。积极向省国资委对接汇报,加快我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国资监管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完备、标准统一、管理规范、实时在线、精准有力。

紧盯结果导向,项目建设落地见效

支持“三个一批”滚动开展,进一步拓展投资空间。市财政局充分发挥政府债券资金补短板、扩内需、稳投资积极作用,全年共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68.19亿元,争取额度稳居全省前四位。规范PPP项目管理,2021年全市共纳入管理库PPP项目65个,总投资额702.39亿元。我市成功申报为2021年全国第一批20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得到中央支持资金10亿元,目前已到位6.1亿元。争取3.99亿元,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争取11.12亿元,支持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市级投入2.63亿元,用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垃圾焚烧中转、污水处理运营和园林绿化管养。筹措资金3.55亿元,支持新建改建公路72公里;投入1.61亿元,用于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和机场航线财政补贴;争取省、市重点工程袁湾水库当年建设资金3亿元。

紧盯“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认真总结脱贫攻坚工作成功经验,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市财政局继续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38.3亿元,筹措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6.25亿元,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提供有力资金保障。争取农业资金22.95亿元、水利资金7.87亿元,支持我市“三农”工作;争取耕地地力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8.01亿元;争取补助资金7.79亿元,用于产粮油大县奖励、稻谷补贴等。投入农业保险财政保费补贴资金1.04亿元;争取0.5亿元彩票公益金,支持我市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统筹农村公益事业资金0.59亿元,支持农村公益事业项目101个,16.4万人受益;争取项目资金1.01亿元,全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0.28亿元,支持63个试点村项目建设,提高项目村组织公信力和履职能力;投入1.99亿元,用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

紧盯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累计投入污染防治专项经费0.69亿元,用于激励奖补、落实林长制、污染源监测、锅炉低氮改造、综合执法能力提升、中央城区商砼无组织排放治理及柴油车远程监控等。争取大气污染防治资金0.72亿元,用于大宗物料运输企业门禁监控、监管监测能力建设、执法能力建设、企业技术升级、烟叶烤房电代煤改造建设、电子通行证在线业务管理、激励奖补等。争取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0.29亿元,对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山进行修复治理,治理面积为227.85公顷。争取林业专项投资4.93亿元,用于生态保护恢复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国土绿化、林业产业发展等。争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1.24亿元。

紧盯为民理财,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全年民生支出488.97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78.2%,支持民生持续改善。保障常态化防疫支出。投入0.19亿元,用于市属5家公立医院发热门诊提升改造工程和设备采购,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统筹资金7.75亿元,全力保障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确保我市新冠病毒疫苗全民接种工作顺利进行。兜牢“三保”支出。对县区开展“三保”预算审查,调整设立直达资金及工资发放专用账户,精准调拨库款,积极落实“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支持教育公平发展。全年教育支出119.07亿元,有效保障教育发展。落实就业政策。筹集资金1.6亿元,支持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拨付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0.04亿元,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争取5.65亿元,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弥补我市公共卫生短板。将城市和农村低保财政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286元、178元。拨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8.8亿元,有效保障了低保、五保等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全市共归集医保基金40.35亿元,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550元提高到5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74元提高到79元。发放退役安置补助经费0.85亿元,安排优抚对象补助资金3.38亿元。下达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0.1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达专项资金0.73亿元,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维修和设备购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补助,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进行补助。“一卡通”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一张清单管制度、一套规范管流程、一个平台管发放、一张卡片领补贴”的“四个一”工作目标,发放补贴资金1.26亿元,惠及全市36万余人。“一卡通”真正成为群众的方便卡、明白卡、幸福卡。

紧盯财税改革,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预算刚性约束力全面加强。市财政局树牢过紧日子思想,继续大幅度压减“三公”经费支出,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9.5%;坚持先预算后支出原则,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确需调整预算的严格按程序报批。合理把握财政资金支出进度。基本支出原则上按照序时进度均衡拨付,建设性支出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购买性支出按照合同约定拨付,基本养老金、社会救助补助资金等民生支出按照发放周期拨付到位,坚决防止年底突击花钱。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长期沉淀闲置资金按规定收回财政统筹使用,并加强对重新安排项目的监测,防止“二次沉淀”。

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扎实开展。大力推进市级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探索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能上能下”预算安排机制,全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领域改革。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全面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对绩效目标偏离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和年度重点任务等情况不安排预算。建立部门自主监控结果抽查核实机制,提高部门自主监控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稳步推进。深化中心城区财权事权改革,理顺中心城区财政管理体制,规范中心城区财权事权。在保证市区两级合理的既得利益不受损失前提下,适当压缩市级基本财力预期增量,最大程度地将税收增量留存区级,提升区级增收积极性,促进我市财政更加均衡协调发展。省财政直管县改革全面启动。积极对接省财政直管县改革工作前期准备事项,稳妥做好基数核定等基础工作,加快构建激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格局。财政直达资金机制日臻完善。将“两个直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加快构建部门协同、运转顺畅、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从严从快抓好直达资金分配使用管理,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倾斜,实行资金全流程、全覆盖、全链条跟踪监控,确保宝贵的财政资金更直接、更精准地用在最急需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低收入人群和困难群众身上。

紧盯廉洁从政,干部作风转变提升

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头脑。市财政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印发局党组理论学习计划,组织党组集体学习13次。通过主要领导上党课,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等多种方式,推进学习常态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总要求,坚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牵引,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主体责任廉政谈话月方案,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谈心谈话活动,处级干部谈话26次、科室(单位)负责人谈话37次、集体廉政谈话41次、个别廉政谈话22次。建立问题台账139个,制定整改措施144条,全部整改到位。认真落实巡察问题整改。主动接受市委第三巡察组为期一个月涉粮问题专项巡察,建立问题台账并及时反馈整改落实情况;建立责任清单,形成以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约束监督体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印发学法用法方案,开展“三个规定”“四长”宣讲报告会和“双百”活动报告会,组织志愿者深入企业、社区开展送法活动。

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年接待来访群众16批次46人,受理信访事项5起,办结5起;省市交办其他信访件5件,办结5件,结案率100%;按照规定时间答复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12件,并做好备查记录。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