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二版)
2021年8月20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信阳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立法听证会举行,就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收费问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公开听证。在条例制定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调研座谈,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认真开展立法协商,最广泛地征求各方意见建议,让立法为民、立法靠民、立法惠民成为群众看得见的“全过程”,努力画出立法“同心圆”、找准最大“公约数”。
在建党百年之际,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信阳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用法治力量守护老区人民精神血脉。该条例在省人大常委会上获全票通过,“小切口”立法做法被《中国人大》杂志刊发。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建立立法协调领导小组和立法协商机制,建立立法决策咨询专家库,建立立法后评估制度,不断提升立法能力和立法质量,使立法工作更接地气,更能体现民意。
维护民利 不断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法有所定,我有所为。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履职出发点,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综合运用法定监督形式,促进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1年10月28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在全省营商环境排名靠后的10项工作所涉及的8个牵头单位开展质询,对答复情况现场进行满意度测评,令被质询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深受触动。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首次开展质询,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21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营商环境革命,将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7个执法检查组,邀请88名人大代表参加,分赴10个县区、6个管理区(开发区)、29个执法主体单位开展实地检查,作出关于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决议,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民生实事落实如何?年度环境保护目标有没有实现?南湾湖“大水缸”水源保护是否到位?职业教育、妇幼健康、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民生工作是否办好办实……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将监督“探头”聚焦环境保护、民生等领域,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推动解决问题,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同时,守好人民“家底子”,听取审议计划预算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和整改情况报告,首次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听取审议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情况报告、民事审判工作情况报告,加强对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跟踪监督,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执法检查是人大法律巡视的监督“利剑”。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畜牧“一法一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防洪“一法一办法”、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消防“一法一条例”、道路交通安全“一法两条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促进法律法规全面实施,不断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保障履职 全面提升代表工作水平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代表人民利益。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完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接待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与代表座谈恳谈等制度,进一步密切与代表的联系,倾听代表的意见建议。组织开展全市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浉河、平桥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推动全市374个代表联络站建设上水平上台阶,更好发挥代表联系人民、服务人民的平台载体作用。
代表的建议饱含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呼声。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修订《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开展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商城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提质提效,代表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扎实组织开展“万人助万企,人大代表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等主题活动,让人大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时代风采……
风好扬帆劲,踔厉更笃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持续聚焦“四个机关”定位,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新时代人大工作队伍,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在“美好生活看信阳”新征程中,奋力书写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