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野
“尊敬的王院长,我是患者的家属,我要特别感谢您院神经内科护士胡艳兰,她在我老伴病重期间,不辞辛苦来到罗山县为我老伴救治护理,并为我们宣传康复护理知识,使我老伴转危为安。”近日,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王院长收到的感谢信中,患者家属如是说。
感谢信中提到的胡艳兰是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护士。
2011年7月,毕业于黄淮学院护理学系的胡艳兰,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工作11年来,她一直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护理,熟练掌握了各种常见病的护理及专业技术操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经验。因在优质护理服务中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院内“明星护士”“优秀护士”。
“选择了护理事业就是选择了奉献,作为临床的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个病人,一切为患者着想。”这是胡艳兰在平时工作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有些患者不仅病情严重,而且有时没有家属的陪护,最基本的生活起居都要由医护人员帮助完成。面对这种情况,胡艳兰主动照顾病人,为病人解决后顾之忧。
2021年9月,因左侧肢体偏瘫,血糖高的潘阿姨入住神经内科。由于潘阿姨的老伴要回家做饭,接孙子上学放学,病房里经常只剩下潘阿姨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潘阿姨担心麻烦别人,在老伴来病房之前为了减少去厕所的次数,经常一口水都不敢喝。在一次巡视病房的时候,胡艳兰发现潘阿姨焦虑紧张的脸色,就赶忙询问情况,潘阿姨难为情地小声说道:“你王叔叔还没来,我没憋住尿裤子了。”听完潘阿姨的话,胡艳兰立马拉上隔帘,熟练地打来温水,帮潘阿姨擦洗身体,换尿湿的裤子,潘阿姨感激地不停道谢。
“作为一名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者,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汲取新的医学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胡艳兰说。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她还建立了医患微信群,负责患者在院期间的健康宣教和出院回访,随时在线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等。
过硬的专业技术,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是胡艳兰坚持不懈的追求。为了尽快掌握专科护理技术,她在刻苦钻研护理基础理论的同时,虚心向科室同事及老同志请教,认真掌握护理操作规范和技能,细致、周到地做好护理工作。在11年的护理工作中,她注重将临床护理经验与护理理论相结合,在2020年度院内护理技能比武大赛中荣获“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技术”单项一等奖;在2020年1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因表现突出,被该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期间,她充分发扬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帮助身边的人。在得到市卫健委的通知,要求该院派医护人员支援禹州市核酸采集工作后,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是一名医务人员,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上。”说起当初请战时的情况,胡艳兰语气坚定地说。
胡艳兰说,今年年初,科室里有一名身患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大面积脑梗塞的患者因出院的时候不能自主进食和排尿,医生让患者带着胃管和导尿管回到家里自行康复。期间,患者自行拔出胃管以后,饮水较少,长期留置尿管带来了尿路感染,形成了尿潴留,患者小腹胀痛,呕吐不止。家属焦急地拨通了胡艳兰的电话,了解了事情原委后,胡艳兰向医院上报了病人的情况并在收到上级要求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接触史,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制度以后,没有耽搁半分,随着家属一路来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拔除尿管,重新置管。看着患者病情渐渐稳定下来了,又为患者做好消毒工作,并教会患者家属怎样观察尿管异常等健康指导。
“作为一名临床内科护士,这要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至亲至情,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只要当一天护士,就要真心地为自己的病人做一天实事。”胡艳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