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政策发力稳定经济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河南如何结合发展实际,扛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
楼阳生:我们要精准对接国家政策体系,找准抢抓机遇的着力点、结合转化的突破点,真正落到规划上、落到项目上、落到产业上、落到主体上。工作中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省工作大局,采取“点办理、批处理”方式,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着力在八个深化上下功夫。深化投资,支持帮助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扩大再生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技改,鼓励引导企业加快推进技术改造。深化研发,用好国家加计扣除等政策,推动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开展研发活动。深化上市培育,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资本证券化率。深化数治赋能,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逐行业推进。深化招商,理清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以企引企、以商招商。深化改革,打好国资国企改革组合拳,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支持民企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升规入统,健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培育机制,推动企业晋档升级。
二是滚动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逐季开展“三个一批”,推进一批标志性、关键性重大项目,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努力在传统产业改造上实现突破,新兴产业培育上占据主动,未来产业布局上把握先机。强化头部企业带动作用,找准补链延链强链的突破口、着力点,加快培育产业生态,推动集群发展,提升主导产业整体创新力、核心竞争力。
三是促进供给需求协同。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发挥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作用,协同推进创新强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多元稳链、招商补链、生态畅链“六大行动”。用市场化方式优化完善本土供应链,强化产销一体对接、供需衔接贯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完善链条、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现代服务业形成集聚效应。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河南在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下一步怎样布局和发力?
楼阳生:我们坚定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成为重要人才中心,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道”。
一是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于2021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融合建设,在2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规划嵌入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研究所、产业研究院等不同功能分区。这是一个新型研发机构,既是主体,又是平台,其鲜明特征是以体制创新实现科技创新。设立基础学部、产业学部、未来学部,实行“大部制”+“以研究所办院”“以实验室办院”“以产业研究院办院”,拿出3000个事业编制在全球范围内招引人才,形成集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
二是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在高质量推进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建设,加快创建国家实验室或分支(基地)的同时,再布局一批省实验室,推动在豫国家重点实验室提质增量、省级重点实验室结构优化。
三是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我们已设立首批10家省产业研究院、8家省中试基地,都是由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中的骨干企业、领军企业、头部企业牵头负责。今年将推出第二批省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四是标准化推广“智慧岛”双创载体。加快中原龙子湖“智慧岛”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所有省辖市创设“智慧岛”,构建一批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提供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服务,形成创新生态小气候,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
五是着力提升高校创新源头供给能力。系统推进全省高校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航母”提质进位,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7所高校11个学科,培育“双一流”第二梯队。依托现有理工科院校,筹建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大学、交通大学、工业软件学院等,培育一批特色骨干学科(群),打造“学院、学科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共同体。
六是大力引育创新人才团队。实施一流人才生态建设、大规模常态化招才引智、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博士后“招引培育”双增等专项行动,采取针对性邀约、量身定做等方式引进顶尖人才,推动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数量大幅提升。
七是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组织专业力量对河南创新生态进行全面评估、全面架构、全面打造,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完善提升,推动政、产、学、研、用主体贯通,人才、金融、土地、数据要素汇聚。
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记者: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如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楼阳生:我们将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一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规划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耕地保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打造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期货“六大中心”,确保实现粮丰增收。二是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上彰显河南担当。立足河南种业优势,统筹推进神农种业实验室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平台建设、育种创新攻关、良种繁育提升、龙头种企培育和种业市场净化“六大行动”,规划打造“中原农谷”。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全链条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在城乡接合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四是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开展“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建设,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有序发展民宿经济。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五是深化农村改革。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延包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河南怎样持续做好开放这篇文章,激活发展动力?
楼阳生:互联网时代,开放没有边缘、只有节点,内陆省份可以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跳跃式、直联式开放,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我们将着力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强省,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近年来,河南坚持以“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推动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融合并进,打造枢纽经济新优势。2021年前11个月,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班次、货值分别增长35%、44%,铁海联运班列开行10.1万标箱。2021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货运规模连续2年居全国第6位、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值有望突破8000亿元。
今年,我们将大力实施枢纽能级巩固提升行动、物流提质发展行动、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谋划推进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重大项目,加快国际航线航班全球布点,用好第五航权、争取第七航权,构建“一枢多支”现代化机场群,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发展壮大周口港、淮滨港,提升通江达海能力。分类培育全国领军型、特色标杆型、新兴成长型物流企业,组建河南国际港务集团,招引国内外大型物流集成商,提升冷链、快递、航空等专业物流运营水平,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发展壮大航空偏好型、高铁偏好型、陆港偏好型、水港偏好型产业集群。
(原载于《经济日报》2022年1月5日第3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