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实施省级“百千工程”示范村污水治理工程,对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现象集中整治。
紧扣垃圾“收集分类化、运输减量化、处置资源化、处理无害化”,信阳多地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一些基础条件好的村庄建起污水处理设施,重点推进提升乡镇政府所在地、旅游风景区等重点区域村庄的污水治理率,以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为让乡村环境变美,平桥区各村成立了专业的保洁队,结合网格化管理,无死角、无盲区推进村居环境改善;组建党员先锋队和志愿者服务队,每周对主街道、背街小巷等进行全面清理。同时,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智慧环卫管理云平台,实现对环卫人员、车辆、保洁效果的实时监管。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环。“过去很多城里人不愿去农村,农民进城打工回来也不愿住家里,最大的原因是农村的厕所问题,现在农村旱厕变水冲式厕所,很多农户也用上了抽水马桶,和城里没多大区别,年轻人逢年过节都想回村里住。”前后对比,罗山县子路镇李楼村村民张建东感触颇深。
在改厕中,全市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创新,新县新建旅游及农村卫生公厕800多座,完成农户卫生改厕3万多户,被评为河南省“厕所革命”先进单位;浉河区、平桥区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潢川县加大管护设施投入力度,并组织召开全县户厕改造后期管护等方面的现场教学,为农村户厕改造后期管护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与此同时,信阳市抓住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机遇,坚持城乡互动,扩大整治范围,将市中心城区、各县城内的村庄一并纳入集中整治行动中,同步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和城市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统筹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如今,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900多个村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2.8%,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81%,群众对环境整治的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这一组组数据展现了信阳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所取得的亮眼成绩。
内外兼修,刷新乡村颜值
“人在村中游,山在两旁走。”驱车来到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商城县里罗城村,眼前的白墙、灰瓦、马头墙,恍如到了江南。水泥路分出枝丫延伸到户,规划合理的豫南农居干净整洁,村里文化广场平坦宽阔……这个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花园式村落宛如世外桃源、“梦里老家”。
这里没有大拆大建的改造,不砍树、不填塘、不挖山、不扒房,坚持修旧如旧;这里有大刀阔斧的整治,改水改厕、改厨改房、垃圾分类回收、污水统一处理,保持干净整洁。破败凋敝的村庄重新焕发活力,吸引无数城里人观光体验,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无独有偶。斑驳的古城墙,威武的城门楼,光滑的石板街,沧桑的青瓦屋,幽静的木阁楼,还有微波轻漾的钟武湖,无不展示着平桥区中山铺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让中山铺古镇重放光彩,平桥区充分挖掘古镇历史,投巨资对中山铺老街进行改造。如今,一个以厚重历史为魂、以古镇风貌为基、以美食文化为载体,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时尚创意、商务活动于一体的中山铺古镇老街雏形初显。
“我们彻底告别了垃圾遍地的脏乱差形象,乱七八糟的违建、乱如蛛网的电线也都不见了。”居民张厚道乐呵呵地指着刚刚改造完的“徽式”老宅说,“这才是中山铺应有的模样。”
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背后,处处体现着信阳市委、市政府立足民生、改善环境的魄力和智慧。
自2018年以来,全市上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实施“百村提升、千组示范、万户美化”工程,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672个,被省以上表彰或命名的生态村(191个)、卫生村(110个)、美丽宜居村(7个)共308个,逐步实现从“一村美”到“全域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的美丽嬗变。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勾画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老区信阳的大地上铺展开来。
共建共享,实现华丽蝶变
曾经,一些地方的环境整治被形容为“政府干、群众看”,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美丽乡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只有农民上心,才能难事不难、好事办好。
在光山县,2018年“我为家乡栽棵树”活动开展第一年,村级捐款最多的近80万元,最少的也在15万元以上。当地走出去的能人张少强,将5000棵捐赠的银杏树苗从江苏运到家乡。
在淮滨县,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号召中小学生争当宣传员、志愿者,积极参加捡垃圾杂物、清除街道村道“牛皮癣”等公益活动,带动家长和乡邻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在新县,推广建设“幸福驿站”,设置清洁庭院、诚实守信、移风易俗等10大类26项积分项,村民凭积分随时兑换生活用品,让群众既得到物质奖励,又受到精神鼓励,实现全员共建、全员受益。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群众对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越来越向往,参与乡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烈,逐渐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以前宁愿在外面租房也不愿回来住,现在有时间就想在村里转转。垃圾村变成了花园村,不出村就能挣到钱,变化天翻地覆。”正在院子里侍弄花草的平桥区王寨村村民李玉德笑容满面,“越来越爱我的家乡!”
“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现‘四起来’”,11月30日,在全市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第一次推进会上,时任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松涛发出动员令,强调要真正把求真务实落在实处、把作风转变干在身边、把能力提升亮在事上,以全民参与大作为、人居环境大变化,为实现加快老区振兴、加速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在美丽的山水信阳,万千乡村日新月异,群众生活安居乐业,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不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山村,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将不断破茧。
(原载2021年12月26日《农民日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