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符 浩)在淮滨县广泛流传着“麦锄三遍没有沟”的谚语,这里的人们历来重视中耕。这个时间段在该县的各个乡镇,随处可见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管理麦苗的身影。
“当前全县小麦已进入冬季生长和管理的关键时期,大家要抓好冬季麦田管理,积极培育冬前壮苗,保苗安全越冬,为明年夏粮丰产打下基础。”日前,笔者在该县新里镇双庙村看到,县农技专家正与当地群众一起查看小麦苗情,指导小麦越冬管理。
今年淮滨小麦播种面积85万亩,其中弱筋小麦75万亩。由于该县小麦播种有早有晚,小麦出苗后,一些地块的小麦会出现旺长,尤其是肥水条件充足、播种早、品种选择不当等因素,导致麦苗“疯长”,看似长势很好,实则抵抗力较弱,冬季很容易发生冻害。
“要通过中耕、镇压或喷施控旺剂,进行控旺,对于晚播低洼的小麦田地,特别是稻田田块,每亩地要追施十斤到十五斤尿素,进行除弱转壮。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阴墒,来提高整地质量。”该县农技专家王振旭介绍道。
王振旭提醒当地农民,小麦出苗后,要注意观察,对于麦苗多的地块,要做好疏苗,对于麦苗少的地块,要做好补苗。淮滨地下水位高,部分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小麦常受渍害,要通过麦田挖沟排涝的方法,实现明水能排、暗水能渗,把渍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近年来,禾本科恶性杂草在淮滨部分区域逐年加重,这类杂草会与麦苗争夺土壤养分和阳光,不利于麦苗的生长发育,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尤其是今年,小麦田间湿度比较大,再加之气温较往年相比有些偏高,在适宜小麦生长的同时,又适宜杂草的生长。
“这个时候一定要进行中耕除草,这样既可以培实土壤,也可以达到提高地温和保墒的作用;再则就是进行化学除草,我们要抓住有利的天气,气温必须控制在平均六度以上,施用除草剂,避免因为低温造成除草剂的药害。”王振旭说,“除了麦田杂草的管理外,小麦病虫害防治也不能放松。目前小麦苗期的病虫害主要就是纹枯病和根腐病,喷施井冈霉素就可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对小麦来说,冬前麦苗齐壮是明年小麦高产优势的基础,不论是冬前长势不良的弱麦苗,还是冬前长势过旺的壮麦苗,越冬时都非常容易发生低温冻害,而小麦一旦发生低温冻害就不可避免造成小麦后期发生不同程度的减产。
针对今年冬季有可能是寒冬的气候状况,淮滨县农业专家还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在今年的冬小麦种植管理上,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培育御寒抗冻性较强的健壮苗,一定要加强麦田间的综合管理来全面做好小麦越冬前的低温冻害防护工作,避免小麦越冬时因发生较重的低温冻害而造成严重的减产损失。
小麦的冬季管理主要从五大方面进行,即,查苗、控旺、清沟、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群众要因地因苗施策,抓好冬前小麦田间管理,力争小麦壮苗安全越冬,为夺取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