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的堵点


□龙敏飞

日前,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快递量再创新高,今年1至11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超900亿件。同时,这也衍生了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乡镇快递网点不足,催生了“二次收费”。在一些不在配送范围内的村镇,居民去自提快递,要交1至2元“拖车费”,偏远地区收3元。

路途遥远、成本高昂等成为乡镇快递“二次收费”的理由,再加上一些快递行业的恶性竞争,导致快递员的派单多了,但收入却少了,乡镇快递点和相关工作人员为了生存,可能采取“二次收费”。

对快递进村来说,需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源头上破除乡镇快递“二次收费”的现实土壤。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便民惠民寄递服务基本覆盖。

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须多措并举:一则,政府部门可以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补短板,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降低快递公司的成本;二则,快递公司可与运输公司或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利用公交车、校车等每日往返于城乡与村落之间的便利条件,委托其完成快递包裹的运输;三则,快递公司也可以与农村小卖部、小饭馆等单位达成协议,就地创建快件存放站,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唯有多想办法、综合施策,才能最大限度地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的堵点问题,不仅可以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也能让农村的农特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为乡村振兴助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