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戴子翔)昨日,记者在信阳博物馆、信阳市图书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等地采访发现,我市公共文化场所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的指示要求,均制定了疫情防控具体措施,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为群众筑起一道道安全有力的防护闸门。
当日上午9时,在市图书馆门口,等候入馆的市民自觉排成几列纵队,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以上间距。入口处,工作人员认真检测入馆群众体温、查看健康码、提醒佩戴好口罩等,只有完全符合标准的才予以放行。
“为确保广大读者安全,市图书馆实行读者进馆‘限量、预约’措施,一旦馆内达到最大承载量,将禁止读者入场。为避免限流耽误借阅和学习,广大读者可提前通过‘信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据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每天都会对大门口、借阅室、服务台等重点区域进行循环消毒、除菌,对读者用过的还书机、阅览桌椅、书刊架等进行彻底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设置疫情防控专架,向读者推荐阅读;提醒读者和工作人员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们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控制游客接待上限,制定观众参观预约表,采取分时段预约制度和参观限流措施,所有团队来馆参观必须提前预约。当馆内参观游客较多时,工作人员会及时提醒游客要保持一米以上间距;游客不得在馆内开展人员聚集性活动,一经发现,工作人员将及时疏散和劝阻。”信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信阳博物馆门口看到,市民入馆必须佩戴口罩,在门外扫描“防疫登记码”,接受体温检测、登记行程轨迹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后才能进馆参观。
“我们严格执行每日消杀至少4次制度,每天对所有展厅、卫生间、电梯等区域进行全面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强化工作人员管理,实现自身防控常态化;加强防疫物资储备,实现防范应急常态化,配齐配足医用口罩、体温计、免洗手消毒液、84消毒液、喷雾器、一次性手套、测温仪、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信阳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请您佩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间距”“请出示您的健康绿码、行程码,可以进入”……记者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入口处看到,游客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依次扫码、接受红外线体温检测后进去馆区。
“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我们坚持‘限量、预约、错峰’的原则,控制接待游客量。馆内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每天对干部职工体温测量情况进行汇总,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口罩、红外体温计等防疫物资储备。要求保洁人员坚持做好馆区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做到馆区卫生不留死角。同时,按照我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订防疫消杀喷洒工作方案,开展卫生防疫消杀工作。每天都会对纪念馆基本陈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馆、临时展厅、办公区、职工食堂、绿化带等区域进行全面消杀。”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