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平
近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暨“一办四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不仅成立了高规格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还明确了“一办四组”工作方案,围绕健全完善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激励三位一体机制,用“制度优”体现“环境好”。
诚然,全力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不仅需要“铁的决心”“硬的措施”,更需要“好的制度”。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10方面、百余项改革举措,坚持把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作为重中之重,不搞“政策洼地”,着力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高”“洼”一字间,差别在“制度”。
放眼全国,随着《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落地,新一轮开放顶层设计体系“四梁八柱”初步成型,更新一轮的营商环境打造进入夯实基础、持续深化的阶段。
反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不难看出,“评”的是环境,“拼”的还是制度。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投资兴业的“宝贵土壤”和赶超跨越的“前提关键”,其涵盖产业、金融、社会、生态、法治、人文和自然资源等诸多因子。但究其根本、观其大略,保障“生命线”,要“立”制度;守护“宝贵土壤”,要“靠”制度;确立“前提关键”,更要“用”好制度。
立足信阳实际,有“制”则“治”,无“制”则“乱”。破除市、县权责分割不合理、“放管服”不到位等限制;健全更加高效通畅的市场主体进、出机制;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效率,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促进组织变革、流程再造;创新监管,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机制;以数字化革命推动政务服务“受办分离、一窗受理”改革,推动“一网通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等等,这些目标要落实落地,其支撑、保障和关键,都在于有好的制度。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我市先后建立了“企业家恳谈日”“13710”工作制度和“一办四组”机制以及周例会常态化机制,聚焦制度建设,以刮骨疗毒的决心、重典治乱的举措、猛药去疴的毅力,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自我革命”。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坚信,在“革命”路上,只要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一以贯之深化制度创新、驰而不息逐级释放治理效能,老区的改革活力一定会持续迸发、服务市场主体的机制一定会更加成熟、尊商优企的理念一定会愈发深入人心。未来的信阳,一定能以“制度新高地”构筑“发展新高地”,迎来破“障”前行、赶超跨越的历史新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