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涛 聂 品
“空气清新、环境靓丽,咱们农村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12月2日,冬日暖阳照在罗山县竹竿镇赵山村整洁的村道上。站在错落有致、安谧恬静的农家小院前,70岁村民王老汉高兴地告诉记者,“这都得益于我们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走进竹竿镇街道,道路上改善人居环境、树立文明乡风等标语格外醒目,只见一辆挖掘机正在轰轰作业,旁边一些村民或忙碌着平整路面,或挥动铁锹埋头苦干。据现场一名工人介绍,镇主干道一侧的这条排水沟由于年久失修,排水能力较差,每逢汛期,常有雨水积聚,影响周边居民出行和生活。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竹竿镇不仅在清除垃圾上下功夫,还从群众反映的排水沟问题下手,对街道排水沟进行统一修整,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改善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竹竿镇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成立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各小组负责人各司其职,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统筹抓好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对基础条件一般的村,突出解决“脏乱差”问题。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长效化保洁机制,确保有人管、有经费、有制度、可持续,把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成果巩固好,确保问题不反弹。
为营造良好氛围,竹竿镇利用广播、微信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干群积极参与,努力营造一个宜业宜居、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全方位立体宣传,引导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环境整治既保证质量,又得到可持续发展。
“要把组织引领与群众自愿结合起来,组织发动群众在修路、改水、改厕、房前屋后栽花种草等工作中投工投劳,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才能见成效。”竹竿镇党委书记王宁告诉记者,该镇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动员群众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引导群众清理院内外卫生死角,种植花草林果蔬菜,整治庭院及周边环境,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竹竿镇对24.96公里的河道进行了“清河行动”,达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投入160万元,新建3200米竹竿集镇两侧下水管道;投入140万元,对312国道两侧总长4000米的边道进行整修硬化,为群众出行提供安全保障。通过因村施策改善人居环境,竹竿镇目前农村生态经济稳步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通过集中整治“六乱”,开展“六清”,尽快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真正实现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