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尹 斌
息县融媒体记者 周传杰 杨红颖
曹春阳
凝聚多方共识、汇聚各方力量,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息县关店乡的一大亮点。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息县关店乡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乡贤人才资源库,以“乡情乡愁、亲情友情”为纽带,采取登门拜访、联谊恳谈、微信联系等方式,组织和引导乡贤与返乡本土人才参与主导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举措,助力乡贤回乡投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该乡胡庄村不仅是全乡典型的贫困村,而且是上访大户。11月25日,在胡庄村记者见到了该乡党委副书记、胡庄村责任组组长贾超。他告诉记者,来到这个村后第一件事就是针对村“两委”班子“懒、弱、散”现状,经过走村串户、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该村虽然贫困,但在外也有许多“能人”。如果把这些乡土人才召回来,不就解决了产业发展问题吗?于是,他就通过发微信、打电话等方式,联系到在上海打拼的成功人士张法日。经过三番五次的沟通协商,张法日回到家乡,建起了该村第一家肉牛养殖合作社,且一炮打响。
看到产业发展带来的收入,群众养殖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起来了。贾超趁热打铁,召集村“两委”开会研究调整支部班子的问题。经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将张法日调整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张法日上任后,不负众望,经过几年的打拼,就建起了金银花种植、肉牛养殖、菊花种植等合作社。
在胡庄村,记者见到了在上海打工返乡、投入300多万元建立大丰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志国。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以每亩500元价格流转了近500亩土地,现在种植的有金银花、菊花和艾草三个主打产品。种植金银花,20年盛花期,一次性投入只需5000元。现在市场价每吨18万元至28万元。每到采花期(一个半月),附近七八个村500多位农民到种植基地做工,按每位农民一天可以挣到60元至100元,平均每人可以挣到2700元到5000元工资。这还不算长期在公司除草、施肥、剪枝的收入。
汇聚各方力量,重视乡土人才回归,并为他们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是吸引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的关键。如今的胡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不仅甩掉贫困村的帽子,而且早已没有了“上访村”称呼。目前,胡庄村“两委”现班子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18人。张法日说,今后,该村将紧紧依托金银花种植、艾草种植、肉牛养殖等种植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提供产、供、销一体服务,提供务工岗位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参与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群众有收益、村集体有得益、公司有利益的目标。
谈起关店乡如何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贾超告诉记者,该乡将在强化党建引领的基础上,依托乡情,把党建产业联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围绕全乡特色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优质花生种植、金银花种植、生猪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逐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使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按照“支部+基地+党员+农户”模式,开展集中培训及实地观摩学习,邀请专家、市县农业技术人员和本乡种植能手指导,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兴产业,推动企业向“绿色、高效、品牌、安全”方向发展,用五年的时间全力打造“关店优质花生”“关店肉牛”“息半夏”区域品牌,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