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尹 斌
息县融媒体记者 孔祥莹 张荣祖
曹春阳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是小茴店镇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昨日,接受采访时,小茴店镇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今年以来,小茴店镇党委、镇政府持续提升政治站位,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超过”,集中精力和智慧,促进全镇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该镇立足区位优势、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统筹推进10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流转土地2万多亩,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发展蔬菜、艾草、迷迭香、小茴香种植等特色产业。全镇养殖业蓬勃发展,牲畜存栏33000头,渔业养殖水面发展到3100多亩。该镇积极探索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11月24日,在小茴店镇易老庄村艾草种植产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易炳生。他告诉记者,自2017年开始种植300亩艾草至今,已经发展到600亩,收益一年比一年好。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小麦每亩净收入800元,种植花生每亩净收入900元,种植玉米每亩净收入400元,种植油菜每亩净收入600元。种植艾草每年可收割3至4茬,每茬可收割1000斤左右,按每斤1.2元计算,一亩艾草可收入3600元,同时,县政府对于种植艾草每亩补贴300元。除去种植成本1400元,当年每亩净收入可达2500元;第二年起,每亩净收入可达3000元。俗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如今,在易炳生的带领下,该村已经有30多户群众开始种植艾草。易炳才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虽然儿女不在家,但他跟着易炳生种植了几十亩艾草,一年净收入十几万元。
特色种植养殖是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在大竹园村益兴兔业养殖合作社养殖基地里,记者见到,靠扶贫资金建起的1000多平方米养殖棚内,1万多只法国肉兔——伊拉兔有的在觅食,有的在撒欢。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告诉记者,自把成功人士陆朋招回村后,他靠着从深圳学习的养殖技术,开始引进养殖伊拉兔。没想到,这种繁殖力极强、市场效益看好的兔子让他收获满满。陆朋告诉记者,这种兔子,每年繁殖7至8窝,每窝产8至9只幼兔,每只兔子出栏只用70天。目前,市场上5斤以上的出栏兔子,每斤卖10元,扣除成本,每斤可以净赚4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利用资源优势,借“船”出海,借“梯”上楼,是发展农业经济的一种好办法。该镇主任科员陈培远告诉记者,大竹园村利用乡村道路和生产道路两边空地,种植了2万多棵雪松。这种雪松5年即可上市,按一棵雪松300元计算,那经济效益就是600多万元。即使考虑到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5年后也可收入300多万元。村里有了这笔收入,就可以办成许多大事。
该镇党委书记陈志刚告诉记者,只要坚持用科学思路培植发展新优势,注重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研究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机遇,就能乘势借力突破,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实践证明,只要全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发扬“宁肯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就一定能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难题,让小茴店镇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