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尹斌
息县融媒体记者 马源 朱梦婷 刘红娟
昨日,记者来到息县岗李店乡彭小庄村万强家庭农场豫花65号高油酸花生示范园,只见今秋收获的一包包沉甸甸的花生层叠有序,墙上高油酸花生宣传画格外引人注目。万强告诉记者:“如今有好政策、好技术,种地有了盼头。原来种本地花生亩产约500斤,今年种的豫花65号花生,亩产800多斤,产量大幅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岗李店乡位于息县最北部,是信阳市的“北大门”,与驻马店市正阳县、新蔡县交界。近年来,该乡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产业发展,全力做好“两篇文章”,即“地下面”以高油酸花生产业化发展为主导,“地上面”以打造特色光伏小镇为目标,走上了一条依靠科技推动的乡村振兴之路。
岗李店乡党委书记王卫兵告诉记者,这第一篇文章就是全力打造万亩高油酸花生豫花65号良种繁育基地。全乡耕地6.7万亩,地势相对较高,土质为淮北砂姜黑土,土壤透气性强,适宜花生种植。今年5月,该乡与河南省农科院签约,在彭小庄村建立了千亩高油酸花生试验示范基地,取得了初步成效。经专家现场测产,亩产485公斤,亩均收入约2000元。
据省农科院经济作物专家臧秀旺介绍,目前花生产量不足以满足全球市场需求,我国是花生第一出口大国,花生种植业必然向着高产高效发展,同时作为出口农产品,高质量也是必需的。因此,未来的花生种植必然依靠优良的品种、科学的水肥管理、绿色生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全方位的产业升级。而省农科院研发的豫花65号高油酸花生品种,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彭小庄村彭金福家,说起依靠科技种植高油酸花生,他高兴地告诉记者,高油酸花生全身都是宝:花生叶可保肝解毒、养胃护胃,花生芽可抑制癌细胞,花生根可疏通血管,花生红衣可增强免疫力,花生仁可预防冠心病。今年他种了60亩高油酸豫花65号花生,每亩增产200至300斤,每斤3.5元,全部作为种子卖给了农科院,每亩比去年增收1000多元,仅花生就多收入6万多元。
第二篇文章就是立足屋面日照时长优势,大力推进特色光伏小镇建设。岗李店乡地处淮北平原,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800小时以上,106国道从北至南纵贯全境,因此,发展太阳能清洁能源产业、生态设施农业,前景光明、大有可为。近年来,该乡对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积极谋划实施“光伏小镇”项目,向着宜业、宜居、宜游“三生融合”的目标,探索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岗李模式”。截至目前,唐刘庄村计划实施光伏改造30户,共安装太阳能板1600余块,总装机容量900千瓦,每年可为每户群众带来700元至1500元收益。
在岗李店乡街区“幸福家园”,67岁的方学勤告诉记者:“还是党的政策好,让我住进了新村,还当上了‘幸福家园’的清洁员,每年收入上万元。如今,我不仅用上了空调,还买了一辆三轮电动车。”
谈起今后发展,王卫兵说,岗李店乡党委、乡政府紧紧围绕当地特色资源,始终坚持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导向,以突出“两面”产业特色,做大做强“两面”产业文章,构建产业发展链条,助力产业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将以调整结构、调优品种为核心,力争用3年时间推广高油酸花生种植规模达到4万亩,5年内实现高油酸花生种植6万亩以上。一方面,依托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建设6000亩豫花65号良种繁育基地,建立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百亩方3个。同时,以高于市场价回购、种子回收等方式,解决花生销路、价格卖不上去的难题,让群众足不出户增加效益,进而推动优质高油酸花生的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同时,积极向农业农村部门汇报,推进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绿色优质花生供给。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花生秧、花生壳等副产物价值,依托李营村、刘塘村等青储饲料加工基地,用于畜牧业养殖饲料,形成“花生种植——畜禽饲料——肥料”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