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刘远强
初冬时节,平桥世纪广场色彩斑斓。广场上,市民们唱歌跳舞或坐在长椅上小憩,幸福洋溢在脸上。广场周边,马路宽阔,行车标示线清晰规整,车辆行人各行其道,自然和谐。
“以前跑车,基本上不愿意到平桥,道路狭窄,人又多,不好走。近年来,平桥区的城市道路拓宽了,行车道和人行道区分开了,开车到平桥来更顺畅了。”出租车司机沈兴才高兴地对记者说。
让中心城市“起高峰”,平桥区城市建设更有说服力。眼下虽是初冬时节,可穿行在城区,却能感觉到处处生机和丝丝暖意——平中大街“民俗博物馆”吸引市民驻足观看,小桥胡同涓涓细流涌动,阳光花园路夜晚灯光璀璨,街角小游园中孩子们欢乐嬉戏,老人们聚在世纪广场跳起了广场舞。平桥,一座从里到外透着豫风楚韵气息的生态之城、旅游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
近年来,平桥区坚持以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百城提质为抓手,围绕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高质量”,提升城市的功能、环境、文化、服务“四个品质”,着力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间。同时,发扬工匠精神、用足绣花功夫,坚持大写意设计、工笔画描绘,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小河流水潺潺的新景观,平中大街、小桥胡同、古井街、新世纪胡同等一批主干道和背街小巷韵味十足、精彩纷呈。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加大道路交通、公交站亭、公共厕所、农贸市场、地下管道等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提升基础;优化医疗、教育、购物、休闲等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按照“一街一品”“一街一业”的思路,精心优化城市业态,做到以城促产、以产养城,产城融合发展。
在小桥胡同“豫茶书院”,不管什么时候去,精致的小院里都挤满了人,来参观的、培训的、喝茶的……作为老旧小巷改造的典型,小桥胡同越来越受到市民和游客的追捧。“以前书院开在市中心,后来发现这里更好,我们立马就搬过来了。”小桥胡同改造刚上马,“豫茶书院”负责人黎杰就认定了这里。如今生意红红火火,不仅收入多了,还成了新“网红”,攒足了人气。
在平中大街上,“民俗博物馆”被搬到了街头,土灶台、缝纫机、黑白电视机等老物件勾起人们深深的回忆;豫南民居、老信阳钢厂3D壁画等城市记忆画廊,聚起人们浓浓的乡愁;花卉上墙、绿植遍地,小河流水潺潺,引得人们流连忘返。
时代在变,城市也在变,平桥区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真切回应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摒弃大拆大建,坚持旧物利用、保留原味,以艺术的视角、绣花的细腻和工笔画的手法,对立体空间进行全方位打造,最重要的就是让老百姓喜欢和满意。”平桥区城市管理局局长蔡俊说。
通过持续对城市路、网、水、电、气和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的提质改造、升级,平桥城市文化内涵有了提升、城市面貌得到美化、城市业态更加丰富,“豫风楚韵、诗画平桥”正成为和谐幸福美丽新平桥的一张靓丽名片。
“从1998年撤县设区到‘十三五’期间,平桥才真正有了中心城区的韵味。以前城不城乡不乡的平桥,如今城市建设‘起高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一辈子生活在平桥的市民沈长金感慨地说。目前,凡是到过平桥的人,无不为巨大的城市变化所惊叹,无不为和谐幸福美丽新平桥而倾倒。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平桥这座城市底蕴更足,更富有朝气。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