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4日,在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信阳日报社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工作要求,以走进浉河区集中采风的方式庆祝记者节。记者们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用笔头和镜头,生动展现了信阳大地的新气象新作为,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信阳的新风采新形象,为加快老区振兴、加速绿色崛起、书写“两个确保”信阳答卷、谱写“两个更好”绚丽篇章作出新闻战线应有的贡献。
郝家冲村:
兴茶强村民富足 茶旅融合产业旺
□本报记者 邹 乐
虽是深秋时节,连绵起伏的茶山依旧翠绿惹人……行走于浉河区浉河港镇郝家冲村,每到一处,都是一幅风景;每走几步,都能听到一个故事。浉河港镇镇长尚孟娟说,郝家冲村素以“信阳毛尖”的主产区、核心区而闻名,如今更成为“茶旅融合”的示范者、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今年还入选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将这里孕育成豫南的“茶乡明珠”。村里的村民大多祖祖辈辈都是茶农,一代代人将种茶、采茶、炒茶的手艺传承下来,并以此为生。
在2017年以前,村民们多靠天吃饭,生活并不富裕。直到村里大力实施兴茶强村工程,把建设美丽乡村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发展农业观光和茶园采摘体验旅游,推动“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如今,这里的一座座茶山蜕变成令人心驰神往的茶旅胜地,老百姓的钱包也慢慢鼓了起来。
沿着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走进村里,红砖黛瓦,石板小街,林木葱郁,溪水环绕,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乡韵。随处可见的游人,或驻足拍照,或流连忘返。吸引他们的,除了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当然还有农家饭庄里香味四溢、鲜美可口的农家菜。
“叶毛!特色炖锅来两个,当季蔬菜来两盘,地锅馍一份。”“好哩,我先给你们泡杯毛尖,菜马上就好。”晌午时分,“叶毛农家乐”里坐满了游客,叶毛是老板叶建晴的小名,此时他正热情地招呼大家。
一家地锅饭为什么能这么火爆?“我家有红烧鳜鱼、清炒河虾等信阳特色菜,而且用的都是本地食材,新鲜健康,价格也实惠。”叶建晴笑着向记者介绍,“现在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旺季时来我们这吃饭还要排号呢。”
谁能想到几年前还是贫困户的叶建晴,搭上了“茶旅融合”的快车,不仅实现了年营业收入200余万元,而且带动周边村民3—6人就业。叶建晴和家人们还利用农家乐向游客推销茶叶,年增收20余万元。
叶建晴的创业经历成为全村有口皆碑的典型:“等靠要”不如“闯干拼”。现在郝家冲村村民纷纷由原来的“等保障”转变为“争创业”。
家乡美了,人气旺了,营商环境好了,走出去的年轻人纷纷回流建设家乡。
村民叶伟带着妻子涂亚青回乡开办农家乐,还注册了专营茶叶的合作社。今年四五月份的采茶旺季,月营业额达到30万元。经过了春天的收获,叶伟对“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信心更足了,对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
“我们村的资源特别好,还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叶伟目前多是接待散客,他希望拥有接待旅游团的能力和条件。而这一想法与政府的规划相契合:浉河港镇正积极规划,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接待能力,建设一些大型接待场所。
两山闻楚风,“郝”水冲好茶。“迈进新时代,郝家冲村正焕发新的活力,我们将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努力拼搏、奋勇争先,把郝家冲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尚孟娟信心满满地说。
浉河区电子信息智能产业园:
手持“金刚钻” 揽来“高精尖”
□本报记者 刘 方
金秋时节,浉河区电子信息智能产业园涌动着竞相发展的热潮。近日,记者走进园区内的信阳星宇航天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只见机器轰鸣,生产线上处处繁忙。
星宇航天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性能、高强度、高可靠性的标准件及非标准件,服务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等军工单位,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2025年,预计年产高端紧固件2000万件,实现产值5亿元。
引来如此“高精尖”企业入驻,浉河区电子信息智能产业园靠的是自己的“金刚钻”。
规划占地面积117.92亩,总投资2.68亿元,产业园不仅是浉河区围绕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发展而打造的专业园区,更是在谱写“存量、增量、变量”三篇文章、助力全市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蓝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好马配好鞍。一栋栋标准化厂房简约大气,硬化绿化亮化设计充满现代化感,停车场、员工餐厅等配套设施让企业“宽心”、员工“暖心”。此外,产业园还成立专班,“保姆式”服务入驻企业,解决从装修到运营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硬件够“硬”,软件更诱人。为确保企业短时间内能投产,产业园还送上装修补贴和产业引导基金。不止如此,在租金和税收上还给予入驻企业最大程度的支持。
“7月初项目签约,8月初企业入驻,9月初正式投产,如此神速,我们真没想到!”信阳星宇航天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勇说,“目前一楼车间已实现满负荷生产,其余楼层11月底将全部达产。公司还联合国内5家顶尖科研院所联合开发,真正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政府营商诚意满满,我们企业发展才能如虎添翼。”
除了星宇航天标准紧固件制造项目,浉河区电子信息智能产业园内,创伟达手机整机及PCBA主板项目已进场装修无尘车间,预计年产手机整机300万部、PCBA主板1000万片,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南宁星源光电智能通讯产业链终端项目也将在11月底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生产,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
“我们能把企业请进来,就有决心、有能力让他们安心发展。”浉河区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俊信心满满地说,“浉河区坚持‘项目为王、结果导向’,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绘好链式图谱,新上‘链主’项目,做大‘链主’企业,组织链式招商,强化链式服务,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更强的企业在这片沃土扎根、壮大。”
谷麦光电:
创新激活力 人才助发展
□本报记者 曹新俊
“看,这是我们企业新建成的第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可实现原材料、产品的自动入库、出库,完全实现了无人操作。不久后,我们还将建设第二条全自动生产线。”11月4日,在浉河区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谷麦光电,公司副总经理陈本亮向记者介绍企业的情况时如是说。
谷麦光电于2017年5月投产运行,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产值过亿、纳税千万的目标。2020年,该公司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1.5亿元,纳税5000万元。
“我们公司能有如今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得益于董事长张诺寒重视人才,得益于信阳的‘鸿雁计划’‘信阳英才计划’。”陈本亮告诉记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诺寒是浉河区人,是首批“信阳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家,被评为“中原英才计划-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在张诺寒带领下,公司人才团队一直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坚持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研究工作,成为一家拥有提供光源、光传输、光效设计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在产业链处于中上游环节,主要产品份额位居市场前列,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近年来,谷麦光电积极响应“信阳英才计划”,全程参加了信阳在武汉、郑州、西安、北京等举办的专场推介会,招聘了30多位企业急需的博士、硕士专业科技人才。公司技术总监王建忠在“信阳英才计划”推介会上结识到这个企业,了解到企业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就过来试试看。谁知,来了就不想走了。王建忠告诉记者,企业待遇非常好,工资也不比沿海城市低,而且企业充满了勃勃生机,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氛围。
如今,谷麦光电拥有全自动化封装生产线150余条、全自动化组装生产线30余条、高精尖进口光学设备300余台、超精密军工级加工设备5台,是业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检测设备最先进的生产线,10纳米至12纳米规格光源产品全国少有。
百家物流配送中心:
打造现代仓储物流基地
□本报记者 韩 蕾
11月4日,在浉河区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的信阳百家物流配送中心,记者看见,在常温配送中心内,不计其数的高位货架上摆放着货物,工人正按照不同的区域在搬货、卸货……一片繁忙的工作场景。
信阳百家物流配送中心总经理严克俊告诉记者,百家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主要分为常温物流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三个部分。“目前,加工配送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主体已经全部建设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据了解,百家物流配送中心由信阳百家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集现代化物流、加工配送、食品研发与检测于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类项目。常温配送中心,用于全国各地采购商品的储存、分拣和配送;加工配送中心,用于生鲜、蔬菜、水果、中西式面点、豆制品等产品的生产加工;产品检测中心,用于产品研发和经营商品质量检验。
严克俊告诉记者,常温商品储存区共有约1.2万个电子货位;收货暂存区设计了7个收货月台,集货配送区一共设置有31个发货月台,全部配置了自动升降平台。拆零商品存储区有6000多个货位,供需要拆零的商品库存暂时存放,并设有自动化拆零分拣线,满足各类商品的拆零配送。“物流中心采用的是目前国内物流行业最先进的WMS信息系统,从接收、存储到配发运输全过程均实现智能化管理货物,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百家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园区,百家公司也将依托该项目,形成以信阳为中心,辐射半径达到150公里的物流配送体系,为信阳及湖北、驻马店等地居民提供更为优质低价的商品和更为贴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