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小康路上看息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行”系列报道之三

彭店乡:做好绿色文章 让绿色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本报记者 周海燕 尹 斌

息县融媒体记者 曹春阳

牛粪,经过机械加工变成有机肥,而有机肥可以种植蔬菜、种花;蔬菜大棚里清理出的杂草、菜叶,可以喂牛,也可以经过氧化处理变成有机肥酵素,而有机肥酵素也可以成为提升弱筋小麦和蔬菜质量的“宝贝”,农作物因为施了有机肥酵素而生长得茎壮叶茂。这就是息县彭店乡尹庄村民族之声农业有限公司绿色生态蔬菜基地的种植“法宝”。

11月9日,在恒温23℃的蔬菜大棚里,该公司董事长邓万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共有占地100多亩的28个绿色大棚,自从利用绿色循环经济种植后,一年可以节约近百万元成本。可以说,蔬菜大棚的所有“废料”都是宝。附近3个村的农民,每年都要来基地打零工,每个零工每年可以挣到5000元到20000元不等,每年公司劳务支出就达70多万元。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近年来,息县彭店乡党委、乡政府坚持“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的永恒动力”的扶贫理念,不断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壮大产业实力,让农民有稳定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提高全乡综合经济实力。首先,该乡充分利用平原地理优势,积极谋划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蘑菇之乡”产业扶贫战略。全乡9个产业扶贫基地,就有5个为种植业,其中4个依靠蘑菇种植,3家已初具规模,成“品”字形东中西分布,覆盖全乡。截至目前,该乡共发展香菇联体棚47座、普通大棚280座。彭店乡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已建成投入生产,为实现香菇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打造“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基地。依靠“多彩田园”产业扶贫政策,鼓励扶持乡贤发展自主产业,2017年至2020年,先后申请拨付专项扶贫奖补资金404万元。9个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161人脱贫,实现每年人均约4000元的稳定增收。最后,强化产业增收保障。以群众增收为主线,在落实产业带贫的基础上,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兜底对象,通过金融扶贫政策,以企业带贫、到户增收等方式获得收益,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全乡791户贫困户签订企业劳务协议,每年可领取4000元的稳定收益,752户享受了到户增收政策,实现稳定脱贫。

在彭店乡恒胜食用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彭店香菇,吃出幸福”八个大字格外醒目。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的现任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吴霞告诉记者,2016年年初,她夫妻俩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带着自筹的100万元资金,返乡创业。他们靠着回乡青年创业孵化园政策和5户贫困家庭一起,注册成立了息县恒胜食用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如今,他们凭着顽强毅力一路走来,已建成生产车间7000平方米、展示厅200平方米,搭建了10个连体香菇发菌种植大棚。合作社已从2016年的6万棒香菇产量12万斤,年净利润10多万元,发展到如今的17万棒香菇产量34万斤,年净利润可达30多万元。吴霞告诉记者,合作社通过“到户增收”项目帮助104户贫困户脱贫,又通过产业扶贫和20户贫困户签订了企业带贫协议,每户每年发放固定分红4000元,2018年至2020年已发放分红20多万元。

按照绿色生态种植理念,合作社购买栗树等材料制作香菇棒,使用后的香菇棒经过机械加工变成有机肥,有效改良土壤,仅这两项就为合作社节约成本几十万元,同时,“淮之洲”牌香菇也远销省内外。

谈起未来发展,该乡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彭店乡是一片红色沃土,彭店会议旧址是刘邓大军为解放全中国而进行艰苦战斗的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研究意义。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围绕淮河做好“一红一绿”两篇文章,大力发展以“渡淮”为主题的文旅产业和绿色种植养殖产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为加快老区振兴、加速绿色崛起作出新贡献。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