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三版)
人们也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探访一个个红色革命圣地,每逢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以亲力亲为引领崇尚英雄的时代风尚。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根本上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全党全国全社会行动起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天大树正在长成。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整治网络乱象维护清朗空间,意识形态工作激浊扬清。
伟大事业砥砺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豪迈预言。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昭示雄浑的中国精神生机无限,矢志复兴的中国力量奔腾浩荡。
引领命运与共新纪元
2021年春天,一幅“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在互联网上刷屏。
1901-2021,从签订《辛丑条约》时的丧权辱国,到新时代国际舞台上的昂扬自信,人们感叹穿越两个甲子,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天翻地覆。
今天的中国,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人类之中国、未来之中国。
2017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出访瑞士。这是一次承载世界目光的访问——环顾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涌动,“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频发生。陷入困顿和迷茫的人们,亟待拨开迷雾、通往未来的引领。
达沃斯——日内瓦,一路交流、一路倾听。“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面对各国期待,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回首百年,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这样希冀民族的未来:“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如是展望21世纪的中国:“国家总的力量就大了,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
今天,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大党领袖的宏阔视野、历史担当和博大胸怀,究天下之变,解时代之问,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思想指引——
从2013年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到2017年的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并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从2015年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到2021年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矛盾重重、纷争不断的世界,勾画超越差异与分歧的价值同心圆……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的关键词是“人类”和“共同”。在“和而不同”中谋求“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方案引领世界的力量所在。
2019年5月,北京。一场名为“亚洲文明对话”的大会,吸引一位“欧洲文明摇篮之城”雅典的客人远道而来。在同习近平总书记的会晤中,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感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作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
有人说,“大国注定创造伟大和永恒”。大国之大,就在于每当人类历史行进到十字路口,总能以非凡的思想智慧,指引人们沿着正确方向携手前行。
这是持之以恒引领各国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9年——
深切体察各国人民追求发展的强烈愿望,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一石激起千层浪。8年间,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14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累计开展超过2000个项目,一幅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壮美画卷全面铺展。
今天,“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因为有了“一带一路”,不少地方的人们才第一次喝上干净的水、用上安全的电、乘坐现代交通工具走出家门……
这是矢志不渝引领各国平等交流合作,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9年——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9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旗帜鲜明倡导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41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同来华参加主场外交活动的每位外国领导人会面;在国际会议上认真倾听每位与会者发言……从习近平总书记身上,世界看到了“朋友应有的样子”。
这是一以贯之引领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建设更加公正合理全球治理体系的9年——
从北京到杭州,从厦门到青岛,从上海到博鳌……9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创新性开展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发起成立亚投行,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携手制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率先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全球治理的时代变革中,世界听到了更加响亮的中国声音,看到了更加进取的中国行动。
这还是坚定不移引领各国团结共克时艰、共创未来的9年——
无论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存废之争”,还是面对多边主义的“何去何从”;无论是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还是抵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牢牢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不畏浮云遮望眼,引领各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走团结合作的人间正道。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
这就是哲人预言的“中国世纪”的曙光——9年来,世界记住了“给我们带来阳光”的达沃斯演讲;记住了一次次持续至深夜的“云外交”;记住了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记住了已向世界提供超过16亿剂的中国新冠疫苗……紧要关头、关键时刻,是中国作为、中国担当,让人们收获信心、勇气和希望。
“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温暖而坚定的话语,展现着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天下情怀,传递出一个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大国的时代重任。
太阳每天刷新地球,从东到西,周而复始。过去3个世纪,人类见证了全球经济政治重心从地中海转向北大西洋,又转向太平洋。斗转星移,今天,整个世界都将目光更多投向中国。
人们满怀信心——实现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中华民族,必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启伟大复兴新篇章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时郑重表示。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
这是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
锚定宏伟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置于引领地位,推动“五位一体”全面进步。
锁定艰巨任务,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上阵,全党上下五级书记共抓扶贫,25.5万个驻村工作队挺进一线,近200万名乡镇干部、数百万村干部倾力奋战,取得全面胜利。
中华大地上,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成为现实。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巍然矗立!
历史性的抵达,意味着又一次伟大的出发。
这是立志千秋伟业的宏伟擘画——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顶层设计。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自信昂扬的政治宣言书、接续奋斗的时代动员令。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题调研,谋划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
两个月后,川藏铁路林芝至拉萨段上,总书记研究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时语重心长:“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
胸怀国之大者,着眼国之大事。
从更加精准贯彻新发展理念到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实现高质量发展到创造高品质生活,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第一步迈出了新气象,迈出了新成效。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
此时此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我们的坚强领导不可撼动,经过淬炼的中国共产党犹如一块“整钢”,团结统一、健壮强大前所未有。
我们的物质基础积厚成势,中国经济动力更加强大,结构持续优化,空间不断拓展,积蓄了充足动能。
我们的制度保证更为巩固,“中国之制”充分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中国之治”。
我们的精神力量气势磅礴,中国人民的信仰、信念、信心坚若磐石,激发起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的光明道路愈发宽广,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时与势在我们这边。
循大道,至万里。
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贡献——
到2035年,一个人口10多亿的东方大国进入现代化行列,彻底改写人类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将会终结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历史标识,为整个人类现代化提供全新的选择。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抚今追昔,饱含深情:“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穿越百年历史烽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前赴后继,不懈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满怀信心向世人宣告:“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愈发坚定而豪迈:“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