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息县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高群与他的现代农业梦


□本报记者 周海燕 尹 斌

他是一位普通的青年,

曾端过“铁饭碗”,当过粮管所所长,然而,他却毅然决然辞职“下海”;

干过建筑、经营过烟酒,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又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全身心投入现代农业……

他就是息县政协委员、河南天合蚕丝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群。

认识高群,是一次偶然的机遇。一次,在息县采访脱贫攻坚,谈起返乡青年投资特色农业,县委宣传部同志告诉我,杨店乡杨围孜村有位返乡青年高群,他的特色农业搞得不错,可以看看。就这样,高群走入了我的视野。

涉世:只为小家奔波

高群,息县杨店乡人,1975年出生。高中毕业后,就在息县杨店乡粮管所当上一名管理员。

自参加工作后,高群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一名粮食管理员,一步一步走上了粮管所所长的位置。在所长任上,他兢兢业业,事业风生水起。1998年,面对改革的浪潮,他毅然决然放弃了优厚的工作待遇,辞职“下海”。问起因何“下海”,他只是淡淡地说:我想早点奔向小康生活。

辞职“下海”后,怎样才能早日赚得第一桶“金”呢?他来到郑州,做起了烟酒生意。由于打小聪明,他靠着勤奋、执着,短短两年时间,跑遍了郑州所有烟酒零销点,走遍了大小烟酒商铺,终于挣来了第一桶“金”。就是靠着这桶“金”,他实现了人生第一个梦想:走进了小康生活!

返乡:只为家乡做点事

谈起返乡创业,高群说:“走向小康,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做人,总得为乡亲做点事。”就这样,2012年,他又回到故乡杨店,投身乡村建设,为乡亲建设美好家园。

2012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高群一旦看准了的事,他就会一如既往地前行。他拿着乡镇规划设计图,走乡串镇,谈规划、道前景,终于说服了客户。就这样,经过两年的打拼,高群在乡村建设、新区开发中站稳了脚跟:杨店乡镇的改造、新区开发建设,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一个个绿色小区,为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伴随着事业的发展,高群并不满足。因为,他很早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建一所现代化完中。于是,他走进杨店乡党委书记办公室,说出了自己想建学校的设想。没想到自己的设想,与书记一拍即合。说干就干,高群立即组织团队,远赴浙江杭州,考察研究,很快就设计出完中效果图。为了建设好学校,高群拿出自己全部积蓄,经过3年努力,投资30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2000平方米,能满足2000名学生就学的息县群慧完中。如今,杨店乡群慧学校综合教学水平稳居息县前三名。说起办学,高群一脸喜悦: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办学却圆了自己的梦。

未来:实现现代农业梦

打工、卖烟酒、办学,高群一路走来,虽有艰辛,但却充满幸福。按他的话说,奋斗,总是会有收获的。谈起为什么要干现代农业,他告诉记者,要全面振兴乡村,就要发展现代农业。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紧跟国家“十四五”规划,搞现代农业,只有这样,农村才能振兴。

2019年,带着从福建学习到的种植万寿菊技术,高群来到杨店乡杨围孜村。当高群与村支书说起想大面积流转土地,搞现代农业种植。村支书二话没说,就与他一起走村串户,与农民洽谈。经过短短两天的努力,就流转土地2000亩,开始种起了万寿菊。高群和他的团队,按照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销售等模式,把万寿菊种得红红火火。一时间,杨围孜村种植万寿菊成了息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成千上万的市民、村民慕名来到杨围孜村,看万寿菊,吃农家饭。看着万寿菊一天天成长,杨围孜村民说,高群真行,干什么成什么。种植万寿菊,不仅给我们带来收入,也给杨围孜村扬了名。

11月2日,在息县杨店乡群慧学校,记者见到了高群。他告诉记者,未来他将在杨店乡杨围孜村流转土地600亩,按照“风电光伏+精准农业产业”模式,大面积种植桑蚕。问起为什么要搞桑蚕种植,他说,桑树全身是宝。桑叶、树干可以入药,桑蚕可以入丝,桑渣可以做枕头,桑田可以养鸡。种植桑蚕,不仅可以让当地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还能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说一千道一万,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就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样才能保障乡亲生活富裕。”谈到未来,高群信心满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