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一路前行育桃李 百年名校春满园


——信阳市第七中学省级文明校园创建纪实

□本报记者 张 勇

深秋暖阳,层林尽染浉河畔。11月1日,记者走进信阳市第七中学,“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的电子屏滚动字幕,首先映入眼帘。校园内丹桂飘香,书声琅琅;校园一隅,国学经典文化墙,梳理出立德树人的时代脉络,涤荡着学子的心灵。“育才先育人,德育为先始终是信阳七中遵循的教育宗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突出品行教育,通过持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学子的道德修养,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校团委书记王倩道出了培育人才的初心使命。

践行初心,一路前行育桃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着百年发展史的信阳市第七中学,始终坚守着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延续至今仍然风华正茂,并以“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特色蜚声省内外,成为豫南基础教育园地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国运兴祚,教育为基。早在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信阳市第七中学这片土地上就建起了豫南书院。书院除按期考课诗文、兼习经史词章外,尤注重西学传授,涉及西方的经济、军事、铁路、天文、地理、造船、理化、数学、电气、冶金、医药、测绘、航海、开矿等诸学科内容,学院成为豫南学子汲取知识、报效国家的摇篮。1928年原信阳县政府在豫南书院旧址上建起初级师范学校。1929年秋,学校改名为信阳县立初级中学,学制为三年。1954年秋,更名为信阳市第三中学。2001年,信阳市第三中学与信阳市第七中学合并,在信阳市第三中学的校址上组建起新的信阳市第七中学。

风云激荡,砥砺奋进。长期以来,信阳市第七中学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学校发展。1928年,化名张贯一的杨靖宇以豫南特委巡视员身份到信阳恢复地下党组织,与该校党组织负责人周超平一起组织学校师生参加豫南群众斗争,播撒了红色的种子。在代代传承中,信阳市第七中学的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投身革命浪潮和现代化建设之中,为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走进新时代,该校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书育人和管理工作中的引航作用,积极培养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老师充实到党员队伍中来。目前,该校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有党员103人。为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该校设置了“党员服务岗”,开展了“我是党员”“党员示范课”活动,增强党员教师的荣誉感,涌现出国家级劳模樊奎琳及省级劳模张菂、师剑平等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党员教师。此外,党员教师林红、黎玉珍、代影、陈一侠、林茂本、陈乐发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陈惠芝老师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牢记使命,师生共画“同心圆”

芝兰倩倩香校园,桃李蓁蓁满天下。近年来,信阳市第七中学为各级学校输送了大量品德好、学习优、个性鲜明的毕业生,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有创造力的优秀教师,为信阳教育界培养了许多中小学教育专家。广大师生齐心协力,共画出教书育人的“同心圆”。

确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办学思路,信阳市第七中学致力于让每一门课程特色凸显、让每一节课堂生命激扬、让每一个活动灵性闪耀、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全面推行“小班制”教学,尊重差异,加倍关怀,“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氛围更加融洽,为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可选择、最适宜的教育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作为河南省家长优秀学校和国家级课题《尊重平等教育与德育改革》实验学校,信阳市第七中学致力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教学,积极探寻高效的课堂优化方略。在不断尝试和不懈拼搏中,校园育人氛围更加和谐,形成了严谨科学、务实高效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传承文明,腹有诗书气自华

“尊敬的老师,您好!感谢您培养出了品德高尚、拾金不昧的优秀学生王振东——”10月20日,市民柳双桥给信阳市第七中学七(6)班班主任写了一封信,信中表扬该班学生王振东。10月19日晚,柳双桥散步上公厕时,将手机遗落在公厕。后返回公厕寻找,不见手机踪影。他连忙用老伴的手机拨打自己的手机号,铃声响起,一个少年正拿着手机在公厕附近等待。确认是老人的手机后,少年将手机完好地交给老人。感动之余,老人才得知少年是信阳七中的学生。

“不是市民给老师写信,我们还不知道王振东同学做了好事。信阳七中像王振东同学这样做好人好事的学生很多。”指着墙上挂着失主送来的“文明学生、拾金不昧”锦旗,王倩对记者说。

亲近经典,诵读诗文;崇德向善,正心修身,已成为该校学生的共识。同时,该校坚持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并利用学校“心语”聊天室、国家级咨询师不定期地开展讲座、走进课堂等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学校“北斗星”文学社、校报《七彩虹》和校刊《北斗星》为载体,以每周升旗仪式、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传承国学经典,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文明校园,塑造文明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从容自信。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如今,信阳市第七中学通过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不仅让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也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赓续民族复兴伟业而发奋读书。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