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峻峰
(接上期)
剧本有古装剧:《宋世杰》《红绫泪》《亲仇奇案》《三花闹嫁》《牌坊血》《龙潭》等;现代剧:《箭山堡》《八月桂花遍地开》《山乡圣人》《长尾巴的孩子》《骑乌龟的小学生》《巴经理在家里》《茶岭晨曲》《荷花塘畔》《金丝海棠》《半个队员》《丫丫》《美丽的花环属于谁》《与雁齐高飞》《夏天的故事》《兰花开放时节》《小院奇事》《火辣辣的夜晚》《亲情》等;电影:《一个和七个》《石磙》《罪爱》等;电视剧(片)、广播剧:《累》《金水胡同的孩子》《丰碑》《走,我们同行》《一只神奇的鹦鹉》……这些剧本,或发表在专业刊物上,或被搬上舞台,巡回演出,选拔赴省参加会演;或拍摄制作,在影院、央视以及河南和外省市卫视播出。内行的人知道,做戏剧,这可真是个不简单的活,剧本剧本,一剧之本,首先在写作上,无论你怎么创新,按信阳市文化局老局长、原信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陈永省说,“套路”套着你;人物设计即“行当”要全,生旦净末丑,一个不能少;再则起承转合,要有几个大的折线,闭幕闭在折线的高点上。“三大折线一曲戏,观众才能不离去;每场折线四五回,观众情绪往上提”,除此,还有结构啊、冲突啊、主题啊、主旋律啊,以及唱词、音乐、配器、舞美、灯光、演员、服装、道具;还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戏剧表演体系对应要求等等,其中甘苦,作者自知;民间说“十年磨一戏”,道出了它非同寻常的难度和不易,一点不假。
沈凡的儿童文学创作,相对“轻松”“活泼”些,也显示出他突出的写作实力和特点,引起省内外高度关注,这是他熟悉的领域和生活,有观察,有体验,有灵感,有灵思,有情感,有情怀,有深深的职业热爱。因此除上述诸多儿童剧外,他还有大量发表和出版的短、中、长篇儿童题材的小说和童话,有些一版再版,有些入选国家和省的儿童文学年选、大系及多种经典选本,获得多种奖励,并有相当的读者市场,以及反响和影响。
仅就戏剧和儿童文学两种,我们来看看他都写了些啥。
首先,我们必是要提到他创作的大型古装剧《宋世杰》。宋世杰是信阳州人,是在信阳民间广为流传的明代传奇人物。毛主席巡视南方,专列在河南停留,接见了当时的信阳主政官,说到了信阳两个历史名人,一个是楚国名相、治水专家孙叔敖,一个就是宋世杰。传统京剧《四进士》,就是写宋世杰的,估计毛主席看过。沈凡在写这部剧时,对《四进士》以及民间《宋世杰告状》的传说,都有所研究和借鉴。他还看到了有人对宋世杰后人的采访,并对其所说的古代信阳州城的“望坚”“浉门”即西门,“望淮”“淮门”即北门,“接官亭”“子贡祠”“申阳第一井”“古申伯国”碑,以及宋家祖上所开饭店的北关外小街、三民路等遗址与现存,一一做了考察,并有了自己的思考。不同于过去的他突出把握了两点,第一点是无论宋世杰怎样心有大善、不畏权势、伸张正义、为人申冤,甚或有勇有谋,都不要“神化”他,他要还原“真实”,把宋世杰塑造成普通百姓的善良形象;第二点就是一定无情揭露当时官场中官官相护、贪赃枉法的丑恶现象,以警醒现实,惩恶扬善,弘扬正气,让人坚信,真善美终将战胜假丑恶。以此类为表现主题的还有大型古装戏《恩仇奇案》、电影《石磙》《一个和七个》、独幕剧《茶岭晨曲》《金丝海棠》等等。
一个写作者,哪里是承载自己写作的大地,什么才是你写作的本根和资源,这不仅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要有明确回答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己脚下的土地,自己土地上发生的历史,我们自己的历史,就像方志和家谱,纪传和记录,也是国家的和民族的历史。那么在信阳大别山区,鄂豫皖中心,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至新中国成立,风云激荡,血火燃烧,在这片伟大红色的土地上,无数志士仁人,革命先驱,举旗张帜,浩然正气,前赴后继,英勇不屈,谱写英雄华章,开创辉煌壮举,闪耀人性光芒!作为信阳人,老区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写作者,你不仅避不开,也有责任来书写和讴歌。这便有了我们看到的沈凡写的现代剧《箭山堡》《八月桂花遍地开》以及六集电视专题片《丰碑》。说来三十年又过去了,《丰碑》是1990年开始撰稿,紧接着开始拍摄,1991年7月1日建党70周年纪念日,作为献礼片,在河南电视台播出,同时在央视播出。写作《丰碑》,他重阅了大别山百年历史,寻找苍茫群山中的星星之火、信仰明灯,寻找革命的缘起和踪迹,寻找革命者的心路历程,寻找人性中的勇敢、美善、理想、信念的连接和融合。他随摄制组先后采访了郭述申、郑维山、潘永堤、高厚良、张池明、曹思明、潘焱,还有王震、尤太忠,还请了李先念为电视片题写片名。这些人,经历生死,彪炳青史,都是伟大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高山仰止,过去只在书中、传说中、仰望中,现在在眼前,亲善、和悦、家常、发光,谈笑风生。沈凡说,在王震家,专门为我们泡了绿茶;到广州后,尤太忠将军就打电话询问,还把我们搬到了珠江宾馆,第二天一早他就到宾馆看望,并把我们请到他家里采访。采访结束后,将军和我们还打了一会儿牌,有他的炊事班长亲自掌勺,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宴,将军夫人说他有冠心病,医生立有戒酒令,但老家来人,特批,可以开戒。整个晚宴,其乐融融,没有人拘束,没有人生分,就像在自己家里。《丰碑》的写作,让沈凡不仅经历了一次历史的重阅和重述,也经历了一次灵魂的荡涤、生命的洗礼、思想的升华。沈凡想,革命,善恶之决,正邪之决,生死存亡之决,光明与黑暗之决,甚或惨烈,但当硝烟散尽,时间远去,阳光普照,和平岁月归来,回头看,那天下大同、民族独立的理想,解救万千民众于水火,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不就是天下最伟大的善吗?
于此我们发现,沈凡的写作有意无意地始终贯穿一个主题:善。大善生大爱,大爱生大义,大义成大勇。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为人,性之本善,善莫大焉,沈凡一生,坚信善的力量,从未怀疑,就像他诸多对善的阐释;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即便现实有恶,有不公,有魔鬼,但他相信善,终究能战胜它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积德行善,必有福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至真至善,善作善成,他知道没有人会如此完美,但人生不能没有美善的信条和境界,因此我们看到他所要努力成就的,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都是要保持一颗艺术而生动的善心、爱心、童心。他从一开始,乃至在日常的工作中、生活中、孜孜以求中,不仅爱故乡、爱山水、爱乡邻、爱家人,也至诚至善对待他的同事和朋友。可以说,对豫剧、曲剧的发展,对河南剧本创作、戏曲理论、文化普及等方面都有独特建树的付纯砾先生,当时在信阳是文化局创作室主任。在那个特殊年代,他被隔离审查,抑或说是人生“至暗时刻”,沈凡冒着风险,在阴历大年二十九带了自己家包的饺子和酒去看望他,见面后,两人拥抱,泪流满面,什么话都不用说了。还有他与被极“左”路线压抑了半辈子的文友陈炼石的患难之交,与“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剧作家任国政生死交情等等。他经历了太多,时代的巨变和人生的沉浮,惊涛拍岸,大浪淘沙,看惯秋月春风,恰恰他创作的“两翼”成为隐喻: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正邪、善恶、跌宕、起伏、婉曲、深情、精彩,是那般好看;而他喜爱儿童文学,他也成了文学的儿童,至今保持着那份童真、那份热爱、那份天然和纯粹,初心不改,童心未泯,本心难移,就像他经历了人生万象,仍然相信善良以及善良的力量!
他的清醒,也超过别人。回望或检索自己一生创作的时候,他近乎“刻薄”总结了他的“失误”和“遗憾”,比如写作体裁未能专一,“我当过近二十年老师,与学生长期打交道,儿童文学是我的优势,但未坚持始终”;比如精力分散,大量精力花在了一般作品的写作上;再比如,信阳在淮南,属于河南,但发音吐字与北方中原大为不同,“在信阳写剧本,对我来说是走进了死胡同”,话说得过了些,但他清醒,难能可贵,并对此深刻分析了时代的变迁,传统的衰落,以及科技兴起、审美取向和艺术形式与载体的巨大变化,这让他在这个年岁,仍然在反思、反省,不断回头看一看,时常好好想一想,保持创作活力,保持善良之心,保持健康心态,坚持终身写作,没有剧终,也不轻言放弃。
太阳西斜,一抹夕光,斜照在窗棂上,是如此浓烈和明艳;重沏的毛尖茶淡了,在舌根留着微甘;沈凡从书稿中抬起头来,遥望晚霞里灿然迷人的申城,贤山葱翠,浉水绕流,芸芸众生,往复不息,于是想,人生短暂,也足够漫长,他所经历,战乱、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科技时代、小康,天翻地覆,如梦如幻。每个人都属于他的时间,也属于他的时代,你跟着时间前行,也随着时代沉浮,因此重读自己的作品,实则是在回望中将自己的一生重新走过,有蹒跚,有顺达;有艰辛,有畅快;有暗黑谷底,有巅峰时刻;有溃败和伤心,也有成功和骄傲,总之他在坚持、坚守,一生都在不懈地努力,审慎而勤勉,坚定不移!他觉得他写下的这上千万字,既是坚守的回报,也是自证,那些文字间,有大千世界、各色人等;有日月星辰、山水大化;有日常庸碌、柴米油盐,也有爱恨情仇、生死激荡;有凡人,有英雄;有哀怨,有欢乐;有对美善的弘扬,有对大恶的鞭挞;有对民间烟火的沉醉,有对崇高理想的向往;有岁月悠悠之细水长流,也有精神砥砺的隆隆惊雷;有赠予他人的玫瑰,有留在手上的余香;有私人的低语,有时代的回响,他突然明白,果然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了,他不是在写别人,而是在写自己!
是的,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沈凡就梦想当作家,当剧作家;当剧作家,展示在舞台上,常常演绎的是别人的故事,历史的故事;当作家,呈现在文字中,就多半是自己的故事,现实的故事;他觉得当个作家,无论是天赋还是心仪,偶成还是选择,深入想来,都是那么幸福,那么神奇,就像眼前他写下的这些文字,时光纷扰,消散了;人事纷扰,也消散了,却有这些文字,能把消散的这一切追回,留住,让岁月重现,生命永恒,玫瑰留香。不由得,他想起庚子年十一月十九日那天他的生日,万端感慨系之,以戏剧唱词的形式,写下了一首《八秩抒怀》:
艳阳天风雨路历经一辈,
披荆棘登山径笑迎朝晖;
顾小家为大家鞠躬尽瘁,
此一生未虚度无怨无悔。
作者:陈峻峰,肖马,生于洛阳白马寺,河南固始县人,现居淮上信阳市;个人著述十余种;作品刊载于《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美文》《散文》《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入选多种选本、中学生课外读物、中考试题、全国高考试题,曾获洛神文学奖、孙犁散文奖、杜甫文学奖、《莽原》文学奖、《广西文学》文学奖、三毛散文奖等,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