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推普工作的三次嬗变


□彭国强

普通话是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国家的基本语言政策。1955年,我国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这两个会议的文件和报告为全国进行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工作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1958年周恩来总理作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重要报告,这个报告的论述成为后来几十年推广普通话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性经典文献。

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立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十二字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当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变革和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国家组织了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制订语言文字发展规划,召开重要会议,为普通话规定比较科学的定义,作出具体的界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领导地推广普通话,把学习普通话运动推向高潮,在社会上说普通话蔚然成风。

在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础上,我国根据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于1992年将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确定了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从此,普通话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一种语言测试,写入国家法律,值得载入我国语言文化史册。

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9月12日至18日是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为“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普工作如火如荼。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根据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推普工作新的十二字方针,即“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拓展推普思路和途径,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实现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的目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