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9月10日,64岁的爱心市民陈书梅和老伴一起,驱车前往浉河区浉河港镇白庙村,给该村的3户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牛奶等生活物资。
年近70岁的刘本军、刘本良兄弟俩,以前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虽然现在政府兜底、社会关爱,他俩的日子慢慢好起来,但是,因为家中常年有病人,还是需要很多开支。“快到中秋节了,我们来看看你们,东西不多,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提前祝你们节日快乐,生活越来越好。”握着刘本军的手,陈书梅送出了衷心的祝愿。
今年81岁的五保老人余德勇,身体比较硬朗,现在没有入住敬老院,居住在老屋中。“我现在身体还行,在家里种点菜、采点茶,有事干。现在政府给我的房子也翻建了,还装上了空调,在家住着很舒适。”余德勇说,“我们这个村是红色四望山的重点区域,留下了很多新五师的遗址。我这一生见证了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变迁,现在生活好了,交通也方便了,我更离不开我这住了一辈子的家。等我真不能动了,再搬到敬老院养老。”
“这些东西都是给我的呀?咋恁多?”看着送来的生活物资,余德勇激动地问道。“都是给你的,这是好心人自己掏钱给你买的,别不舍得吃,把身体照顾好。”随行的镇、村工作人员风趣地对余德勇说。霎时间,爽朗的笑声在茶乡回荡。
陈书梅老家在平桥区邢集镇,丈夫转业回信阳后,她就随丈夫在城市生活。几十年来,她常怀感恩之心,一直奔走在做公益路上。“2017年端午节,因要去光山县孙铁铺镇王楼村敬老院看望五保老人,她在家里和了50斤的面,做麻叶。她一个人和面、擀面、油炸,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才做好,累得直不起腰。随后,又和我一起把麻叶送到敬老院。”陈书梅老伴说。
逢年过节,陈书梅都会为困难群众送保暖被褥、帽子、鞋袜、手套、粽子、月饼等生活物资,让受助群众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我现在身体还行,我会把做慈善当成晚年事业,一直坚持下去。”陈书梅动情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