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经过一系列战斗,在长征途中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与西北红军会师,转战9000余里的长征胜利结束。
“这座石磨盘在群众保护下留存至今,也成为红二十五军在战争年代艰难环境下生活的重要物证……”在何家冲村红色景点,经过摩崖石刻、英雄桥、勇士崖,郭琦驻足在石磨盘前讲述,“红二十五军转移到何家冲休整时,为了不打扰当地百姓,就露宿在半山腰上,乡亲们后来自发从家里拿出仅有的口粮,在这个磨盘上碾米磨面,送给战士们。”
关于军民鱼水情,在何家冲还流传着“何大妈舍己救红军”的故事。郭琦介绍,红二十五军出发后,有一次敌人进村,抓了一位在村里养病的红军伤员。为救这名伤员,何大妈对敌人谎称这是自己儿子。敌人不信,她就用自己的眼睛作“担保”。残忍的敌人用枪托捣瞎了何大妈的右眼,又在她的腿上捅了一刀。何大妈倒在血泊中,仍紧紧抱着自己的“儿子”。敌人最终相信了,这位红军伤员躲过一劫。民心所向,民心所归,生死与共的民意,构成了一道道保护红军的铜墙铁壁。
“红二十五军不仅是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而且是唯一一支有增员的队伍,长征途中增加800人,也是长征中唯一创建了根据地、发展了地方游击师的队伍。”郭琦告诉记者,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不仅仅创造了几个唯一,更重要的是主动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积极巩固西北根据地,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红二十五军在何家冲集结出发开始长征,这个小山村就与红军长征精神连在一起,与红色基因传承连在一起,成为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地。如今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与坐落在旁边的何家冲学院一道,每年吸引各地群众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是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激励着老区儿女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28系列编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信阳晚报》特别推出我市党史学习教育“28”系列活动之一的“追寻初心 信阳印记”大型融媒体专题系列报道。自3月11日以来,多路记者深入我市28处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实地采访,以党的百年历程为时间线,以党史中的信阳印记为空间轴,以各县区红色资源为采写点,讲好信阳党史故事,凝聚老区奋进力量。
28年红旗不倒,信阳儿女谱写了感人至深的英雄战歌,镌刻下光辉闪耀的党史印记。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信阳牢记“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立足新发展格局,在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正奋力书写崭新篇章。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以大别山精神砥砺初心使命,“追寻初心 信阳印记”系列28组融媒新闻产品已全部完成刊发,更多优秀的党史题材融媒作品还将在本报各平台上陆续推出,欢迎广大读者持续关注。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