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晗
通讯员 李玉行
“耐心!细心!用心!才能保证测量精度万无一失。”昨日,在一项目工地,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测量员王鹏一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全站仪显示屏,一边指挥着水准尺扶尺人员不停地说道,“调整角度最主要的是获得更准确的数值。” 测量员通常借助精密的仪器穿越厚厚的土层,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测量分析。时而在积水半米深的基坑中挽起裤腿进行放样测量,时而在烈日下忍受着太阳炙烤,抑或在寒冷的冬季扛着冰冷的仪器在雪地中一丝不苟地测量,这都是测量人的常规操作。 有一次,正值项目抢工期的节点,又适逢降雨,王鹏晚上在办公室核对数据时,发现一个数据不能闭合,但此时已经将近晚上12点。为了不耽误第二天施工,王鹏二话不说披上雨衣,拿起手电筒,扛起测量仪器便前往施工现场。此时,施工现场水已经齐小腿深,掺杂着泥土的积水倒灌进胶鞋里,但是王鹏没有犹豫,毅然走向了测量点。经过重新测量,满身泥泞的王鹏终于找到了数据不稳定的原因。 一组看似简单的数据,可能是经过很多次测量、验算、复测、监测后,从成千上万个数据中得出的最准确的数据。为了确保测量技术资料准确,每到一个项目工地,王鹏都会利用电子表格,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的测量要求编制计算函数,解决使用计算机软件繁琐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量。 在王鹏眼里,测量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稍有不慎便会给工程带来巨大的灾难。干了这么多年测量工作,王鹏总结出自己的一条守则:“干测量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哪里容易出错,哪里要多注意,数据至少要核对两遍。”从事测量工作以来,王鹏从不敢掉以轻心。正因为他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王鹏所参建的项目从未发生过测量事故。 王鹏坚定地对记者说:“我既然学了测量,没有理由不做好。为了工程能够按期完成,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如今,他已从一名刚毕业的建筑工地小白成长为项目施工现场的测量能手。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