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政法天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浉河区法院线上开庭高效便民 息县法院“云端”调解巧化纠纷


本报讯(张倩茹)“被告人,今天通过远程视频进行开庭,你能看到当前画面吗?声音可以听清吗?”

“能看到,可以听清。”

“好,现在进行线上开庭……”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司法审判有序进行,近日,浉河区法院通过远程提讯系统线上视频连线方式,开庭审理了3起刑事案件,合议庭、公诉人、辩护人与现羁押在看守所中的被告人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进行了庭审。

庭审中,双方通过电子屏幕、音频视频实时传输,进行了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庭审环节。画面声音清晰流畅,庭审活动顺利进行。

近期,受疫情防控影响,“羁押人员出不来,办案人员进不去”已经成为制约刑事案件开庭审理的首要难题。对此,浉河区法院采取线上“零接触”方式开庭审案,既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又防止因人员聚集增大传染风险,做到开庭审案和疫情防控工作两不误。

又讯(郑先英)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案件审理。近日,息县法院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采取“云端”调解的方式,成功化解一起交通事故纠纷,做到诉前调解高效为民,云间庭审便民利民。

原告王某和被告吕某同为出租车司机,2021年6月9日,吕某因琐事纠纷驾驶车辆拦截王某驾驶车辆,并撞到王某汽车车头,导致两车不同程度受损。8月13日,王某就车辆损失将吕某诉至息县法院。

承办法官宋鹏在了解基本案情后,认为案情并不复杂,可以进行诉前调解。考虑到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决定通过诉前调解平台进行“云端”调解。在征询过双方当事人意见后,一场“云端”调解有序展开。视频两端,当事人在法官的指导下通过系统核对身份信息后,法官告知了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并指导其填写诉前调解建议书等。

听完原告、被告双方激烈的辩论,承办法官向被告阐释了其应当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并告知原告所能得到的赔偿范围。在经过数次的协商后,被告当场表示愿意赔偿原告损失。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当天便履行了调解协议。

从受理案件到履行调解协议,承办法官借助智慧法院的力量,快速高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不仅节约了司法资源,依法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更让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