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晴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每个人的心,它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部分市民难免出现不安、恐慌情绪。在积极抗“疫”的同时,心理防“疫”不容忽视。
面对疫情,要有一颗淡定的“心”。一则好消息,从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有3名确诊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将分别闭环转运至其户籍所在地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疫情发生后,政府就采取了积极举措,封控、流调、全员核酸检测、大规模消杀启动……万事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此时我们每个人都应怀抱必胜的信心。
强大的心理屏障,离不开正确防护“打底”。通过降低感染风险缓解焦虑是最实际的。在疫情面前保持淡定,首先要不折不扣地落实防疫要求,行为上先做好防疫,心里才能有底。
做好信息过滤也是一种“防疫”。随着疫情传播的还有谣言。如果持续浏览添油加醋的错误信息,心理状态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有节制地管理自己的信息流,采信真实可靠的消息,增强判断力,才是面对疫情的正确态度。
经历过灾情与疫情,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克服,这时就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结合实际根据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受灾群众、居家隔离群众、一线医护人员、学生群体等,他们的压力来源不尽相同,提供个性化的疏导要有长效机制来保障。据报道,新乡、驻马店等地的一些高校和乡村、社区,正通过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建设心理“健身房”,聘请心理咨询师长期入驻,提供线上线下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人们从伤痛中振作起来。
对于公众来说,抗击疫情不仅是一场生命教育,也是一场心理教育。在困难时刻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才能建立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心理免疫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