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1天内进行研究部署;3天内反馈办理情况;一般性问题7天内落实解决;重大问题1个月内落实解决,对在预定时间节点内无法办结、确需长期推进的事项,承办单位须提出延期办结申请,并制定合理、明确的落实方案,按月反馈进展情况;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审核办结、销号清零。近期,“13710”工作制度在我市全面实施,数字背后的“硬约束”,透露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树立起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时间“标尺”。
谋发展、抓项目,要看实效。过去,一些项目推进会开了一次又一次,会议纪要印发了一遍又一遍,它自“岿然不动”。其背后固然有征地拆迁、资金、技术等客观要素制约,也存在推诿扯皮、拖泥带水、耽搁延误等主观原因。信阳要发展,要在新一轮产业重构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时间是最好的“标尺”,督导问责是最强的“鞭策”。置身信阳发展的新时代,有为才有位。日前,我市成立统计分析督查督办专班,以督导问责的力度,让“13710”工作制度长出了“牙齿”,实现“利剑高悬”,推动工作落实。高悬的“利剑”,一边可以“鞭打快牛”,一边也不能让“老黄牛”吃亏;一边要在破解难题时把“闯将”当“排头兵”,一边也要让“排头兵”在闯关时能争先进位谋出彩。
有坐标,才能知道该向哪里奔跑;有标尺,才能更好地测量领导干部的“宽肩膀”“硬肩膀”,知道应该怎么担当、怎么干事。让干事创业的时间“标尺”更精准、更有力度,才能让项目建设在豫南大地上“多点开花”,才能更好地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向老百姓交出满意答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