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信阳党史上的第一——

千里跃进再集结


——探访北向店会议会址

□本报记者 马迎春

“北向店会议是刘邓大军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跋涉,战胜敌人多次围追堵截,刚刚渡过淮河进入光山境内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可以说是千里跃进后重新集结部队的会议。刘伯承、邓小平二位首长在北向店会议前,连续向部队发出两道重要指令,为部队在大别山迅速开展工作并站稳脚跟,发挥了重要作用。”昨日,在位于光山县北向店乡高山村山东湾村民组的北向店会议会址,该县史志研究室副主任王刚向记者介绍了北向店会议的重要意义。

王刚指着该村民组的一处菜园子说:“当年,会议就在这个地方召开的,这里有块纪念碑。”只见纪念碑上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这是光山县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在这块纪念碑前,王刚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革命故事,共同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南下。8月27日,历经20多天的艰苦跋涉,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二、三、六纵队12.5万余人,全部渡过淮河,成功抵达了大别山地区。”王刚介绍,8月31日,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召开直属队连以上干部会议,邓小平作了题为《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

王刚向记者展示他手机里存的一张黑白照片,说:“这是当年开会时的一张照片,现存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记者看到,照片里的邓小平身着白色短袖,身体消瘦,但精神饱满。他正站在方桌前作报告,桌子上没有讲话稿,只有一把水壶、一只水碗和搭在上面的衣帽。

王刚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开会的场景——

这天,天气炎热。邓小平深入浅出的报告内容,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周围席地而坐的干部们发出会心的笑容。他一语中的:“我们已到了大别山,完成了战略任务的第一步,把蒋介石逼退了一条线。这是蒋介石战略上的失败。”

接着,他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坚持大别山区斗争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提出目前的具体任务:“一是歼灭一定数量的敌人。只要我们把地形搞清楚,练习山地战,有准备,有信心,有战斗意志,反对怕死鬼,歼敌不成问题。二是在一定时期内要完成初步土地改革。发动群众,要充分走群众路线,大胆放手发动群众,只有过了这一关,什么问题都好解决了。三是熟悉风俗习惯,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调查风俗人情,编成教材向战士讲。”

邓小平慷慨激昂地讲道:“重建鄂豫皖解放区的任务十分光荣,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一页!我们的决心十分坚定!解放区一定要建立起来!困难一定要克服!共产党的特点是越困难,越有劲,就越团结!我们要有信心克服困难!”

“我们一定要站住脚,生下根!”邓小平最后以有力的手势,结束了报告,指战员们报以热烈掌声。

为了完成上述的战略任务,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乘敌主力被甩在淮河以北、大别山区极为空虚的有利时机,迅速实施战略展开——

命令第三纵队3个旅在皖西,第六纵队两个旅在鄂东,迅速抢占中心地区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开创根据地。第一、二纵队,中原独立旅和第六纵队的1个旅,共9个旅的兵力,在大别山北麓的商城、罗山地区,一面牵制敌人,掩护展开;一面就地铺开摊子,开展地方工作。

同时,将全区划分为豫东南、鄂皖、皖西、鄂东等4个工作地区,组成共产党的工作委员会,分别由各纵队抽调干部,结合随军南下的地方干部,在统一领导下,开展地方工作。估计到新区斗争的复杂性和艰苦性,坚决进行了第四次精简机关,减轻装备,并积极训练部队迅速熟悉南方作战条件和生活习惯,以适应新的斗争环境。

“事实证明,邓小平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准确分析形势,为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做出了正确英明的决策。”王刚说道。

“刘邓大军渡过淮河初入大别山,在光山进行决策,特别是北向店会议,对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全面展开工作有着重大历史意义。随后,刘邓大军根据这些决策,迅速在大别山展开根据地建设活动,为推动解放战争的快速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采访结束时,看着纪念碑,王刚再次讲述了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