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迎春
昨日,记者见到82岁的固始县党史专家孙克新时,他正在固始县老促会办公室忙碌着。他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我参与编纂的《固始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已发行,《固始英烈谱》已交出版社。目前正在修改《固始红色故事》文稿……”
孙克新原任固始县委党史办副主任,目前是固始县党史专家、县关工委副主任。自1979年从事党史研究至今,他退而不休,倾情党史40余载,专著或参与编纂党史书籍29本,约500万字。这些书籍都是当地开展党史革命史研究的权威资料。
42年间,他走遍了全县革命遗迹和革命纪念设施,为的是研究老区历史;他走访了300余名从中央到地方的老红军、老八路,为的是考证战争年代发生在当地的一个个历史事件;他作革命传统报告200余场,为的是将大别山精神发扬光大;他主编和参与编纂的地方党史、革命史专著近30本,为的是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回溯到1979年5月,当时固始县成立“纪念固始县苏维埃政权成立五十周年”办公室,40岁的孙克新被抽调到这个临时机构,从此与老区历史研究结缘。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一边了解固始历史,一边宣讲固始历史,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区宣传员。
中共固始县委1927年在固始中学成立、1928年大荒坡农民起义、1932年红军攻打三河尖……一个个史实被他挖掘、考证出来。“从1979年开始,我多次到固始县革命遗址遗迹开展调查,搜集整理老区历史资料,写下了60余本工作日记。”孙克新告诉记者,“后来,我进入县党史研究室工作。多次奔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拜访陈锡联、郭述申、周扬等多位战争年代曾在固始战斗过或与固始有交集的老领导、老红军、老八路,向他们了解发生在固始的重要历史事件……”
“革命战争年代,固始县有5.6万多人参军参战,有3.5万多人为国捐躯,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每次作报告,孙克新都是这样开头。
1982年冬,固始县根据上级部署,开始申报苏区公社。那时候,也是公社改乡镇刚刚开始。孙克新参加了由县委、县革命委员会组织的调查队,对全县30个公社进行拉网式调查。后来,他和县委政策研究室的同志共同起草了《中共固始县委、固始县革命委员会关于固始县老苏区革命历史概况的报告》,上报河南省和信阳地区行政公署有关部门。
1983年春,孙克新带着调查整理的资料和事先准备好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势图,在信阳地区召开的两次苏区评审汇报会上有理有据地陈述了“固始县是老苏区”这一历史事实。同年,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固始县24个乡镇为苏区乡镇。
“其他乡镇因资料不足,没有被评定为苏区乡镇。”孙克新告诉记者。
2007年,固始县老促会会同县有关部门再次组织力量向上申报,争取补划其余8个乡镇为苏区乡镇。那时年近七旬的孙克新再度领命,他认真搜集历史资料,字斟句酌写出书面材料,按照上级要求逐级向上进行申报。
2008年3月13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补划8个乡镇为苏区乡镇。至此,固始全境成为原苏区,实现全县一片红。时任县领导和老促会领导称赞孙克新又为“申苏”立了一功。
提及孙克新,固始县老干部局办公室副主任王莉跷起大拇指。她告诉记者,“孙老这么多年来坚持研究固始历史,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我们学习固始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他现在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发光发热,真是我们年轻人的学习榜样!”
说起固始历史研究,孙克新精神矍铄,充满激情地告诉记者,“趁有生之年,我将继续尽我所能整理一些固始红色资料,宣传固始革命历史,教育后代不忘革命先烈,把缅怀革命先烈的热情化为奋力实现‘两个更好’的强大动力。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荣光。只要生命不止,我的老区情结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