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鄂豫皖苏区的税收雏形
“为了建设财源,满足军需和鄂豫边区经费开支,1928年,在这里设立了税收征收点。1930年6月,税务所即在这里办公,周忠臣任所长,全所20多人,配有6支长枪、1把短枪。”李正学介绍道。
“展板中这张图片就是当年税收便衣队人员一手持枪、一手收税,赤脚前行艰苦征税的场景;展柜中这些物品就是税务工作人员征收地主、富农和商人粮食所使用的计量工具和武器。”张卜珩指着展板、展柜介绍。
在税务所相关情况一览表中,记者看到当时的财税项目主要是征收商业累进税、没收地主浮财以及向土豪收款为主。征收范围主要是在箭厂河和泗店一带。征收票证有交税票证和捐粮票证两种。
“当时早期的征收方式是以捉票、捉肉票、下条子、公开没收为主。征收对象主要是以农村筹款和城镇筹款为主。统一后的鄂豫皖苏区税收包括农业税和商业税两大类,均采取累进税制。” 李正学告诉记者,鄂豫皖苏区的税收政策通过不断修改完善,逐步走向成熟。当时实行的累进税有其鲜明特点,用简单的一句话讲,就是取之于富有者、用之于民。最核心的就是收有钱人的税。
记者了解到,当时的税务干部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转战而来的红军和地方干部中调配,另一种是从各县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吸收。
在进入二楼的阶梯处,张卜珩指着图片说:“这些图片展示的是红二十五军西征途中财源印迹。1934年,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历时10个月,一直到达陕北,他们每到一处都在宣传税收政策。这边是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后部分指战员的合影。到达陕北时,徐海东从部队仅剩的7000元中拿出5000元支持中央红军。”
谈及鄂豫皖苏区税收的作用,李正学说:“税务的征收促进了鄂豫皖经济发展,活跃了根据地的经济,同时还促进了文、教、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在当时建立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箭厂河列宁小学、列宁高级学校等,而且还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截至1932年,根据地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50万,鄂豫皖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在二楼长廊处,张卜珩指着墙壁上的图片介绍:“这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财源播种。1932年,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到陕南和川北,在川陕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对于红四方面军的重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给予高度评价,‘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而川陕苏区的税收不仅保证了当时红军的用粮问题,还解决了他们的兵器、穿衣等问题。”
税收英雄精神永驻
在二楼的税收英雄谱中,有唯一的一位女烈士,她叫黎本清。她是当时的税收宣传员,牺牲时年仅22岁。
“这位是程怀天,在敌人逼他交出税收账册时,他英勇不屈、严词拒绝。敌人恼羞成怒,将其残忍杀害。他牺牲时年仅26岁。”张卜珩痛心地说。
周忠臣是税务所第一任所长,外号“周铁人”。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失利,被迫向西转移,他继续留在鄂豫皖苏区坚持收税,为当时的税收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税务所为代表,税务先辈们始终不怕牺牲、积极工作。他们一手持 枪、一手收税,无愧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最可爱的人。”李正学深情地说,“这种厚重的历史底蕴,鞭策着我们不忘历史,不忘初心,将红色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