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栉风沐雨,百年砥砺奋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伴随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潢川经济开发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迈上了繁荣发展的新征程。
开发区是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27年风雨兼程,27年砥砺前行。潢川经济开发区经过一代代开发区人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新区,为潢川乃至信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开发区紧扣“豫南物联港、智慧产业谷”的目标定位,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经济发展主平台作用,坚持推进产业强区战略,深化改革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0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93亿元,同比增速2%,按可比价格计算,较“十二五”末期,增长了33.36%,年均增长6.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15%;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2.06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09万元,首次突破4000万元,增幅4.7%;税收收入完成3830万元,税收占比为95.5%,超全市平均数近30个百分点。开发区在全省经开区综合考核评价中位列29个国家级、省级经开区第12名。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发区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融入机遇、化物流枢纽为经济枢纽的首战之年。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站在伟大新征程的潮头上,开发区发展之姿风头正劲,奋进之舟蓄势扬帆。
转型升级,产业迈向新高端
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开发区积极探索,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确立了“豫南物联港、智慧产业谷”的发展定位,经济发展质效得到大幅提升。产业格局明显优化,食品、物流主导地位不断巩固,大数据、文旅康养产业异军突起,产业格局从“双轮驱动”向“多极支撑”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结构比从“十二五”末期的4.2∶59.6∶36.3转变为3.7∶58.1∶38.2,非农产业占比更高,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2020年,开发区主导产业投资占比70%,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70%,较“十二五”末期,增长18.6%。“十三五”时期,开发区基本实现从前期探索、自我发展向肩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使命跨越,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跨越,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向知识经济、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社区、高科技产业增长极跨越。
开发区将创新资源和要素进一步向企业集聚,让创新创业链条更加完善、创新意识融入开发区建设各个领域。“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培育全国驰名品牌1个、省级研发中心2个。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3110万元,是“十二五”末期的1.6倍,年均增长9.9%;申请专利12个,较“十二五”末期,年均增长8.4%。黄国粮业有限公司成立了“河南省糯米制品研发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牵头组建了国家级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黄国粮业”品牌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2021年3月20日,由黄国粮业牵头组建的国家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湖南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召开2021全国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大会,4位两院院士及国内粮食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200余人展开研讨。此次会议为食品产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黄国粮业在稻米精深加工产业中再上新台阶。
开放带动,全面释放政策红利
过去5年,是开发区对外开放取得突破的5年。
开放领域更加广阔。开发区积极以“融”开路,走一条“双向开放”“双向开发”的新路,与潢川县一道实施“县区融合,一体发展”战略,推进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扩区整合优化发展,积极壮大发展能级;依托京九大道,实施“一路连三区”,加快开发区、县产业集聚区、县商务中心区的联通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以智慧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慧经济,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云上大别山”品牌。
开放合作更加深入。开发区把握沿海地区产业转型机遇,与浙江嘉兴和南京江宁两个国家级经开区开展园区共建,推进中东部区域经济深度合作。选派多名干部赴嘉兴、江宁等经开区挂职,进一步推动了人员交流、招商引资、产业合作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大格局,开通“武汉阳逻港——潢川海铁联运”货运班列,深化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推进协同发展。“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实际到位省外资金从2015年16.22亿元,增长到2020年21.95亿元,同比增长35.3%;实际利用外资从2015年2260万美元,增长到2020年3715万美元,同比增长64.4%,连续5年两项指标均居全市开发区、管理区前列。开发区多次被省政府、市政府授予对外开放先进单位、全省商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组团推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19年以来,开发区坚持规划引领,按照“找准定位、组团发展”的要求,统筹好园区空间拓展、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力实施三大片区组团发展,全力打造特色区中园,提升产业集聚度,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并响亮提出“以片区项目建设进度检验干部作风提升力度”口号。
在东部片区,开发区坚定不移把物流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做出示范。依托现有公路、铁路、铁路货场及仓储优势,引进商贸物流企业,整合优势物流资源,建设铁路专线作业区、大型专业市场,实现铁路、货场、仓储无缝连接。开工建设了冷链中心、公铁联运港、顺丰分拨中心,让铁路线进园区。引进南京大生宝泽股权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大别山铁路综合物流园冷链物流中心。开发区物流业发展正由谋篇布局向全面实施推进,先后获得省级示范物流园、河南省区域物流枢纽、信阳国家物流枢纽(东片区)荣誉称号。
在南部片区,开发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立足区位、交通及生态三大优势,以春申君子文化为切入点,突出大数据、文化、旅游、医养及高端地产五大特色,助推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进华东蓝城集团,共同进行南部片区开发,合作建设春申君子小镇,打造“文旅+”的君子文化旅游体验核,预计总投资额超200亿元人民币。
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改革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近年来,开发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用改革创新思维、市场化办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不顺、发展空间不足、主导产业不强、发展优势不明等问题,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抢抓省市支持开发区改革创新契机,在前期改革探索的基础上,争取成为全市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试点,同时成为全省29个试点改革开发区之一。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主动作为、科学谋划,探索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市场化运营、政策支持体系等多方面改革创新,有效激发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针对改革总体方案、组织架构、绩效考核、薪酬激励体系等进行统筹谋划,开发区制定了“1+5”改革方案,组建了潢开区发展集团公司,下设专业运营公司和服务公司,市场化运营能力得到加强;推行岗位聘任制,面向全区和社会公开选聘了发展集团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进一步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剥离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成立了蔡氏河街道筹建处,承担起辖区社会事务服务职能;市政府赋予开发区55项市县经济管理权限,群众办事不出区即将成为现实。
聚焦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聚焦民生福祉,居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开发区圆满完成所承担的脱贫攻坚任务,对口帮扶的两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帮扶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得到锻炼。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民生支出占比财政支出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居民可支配收入23385元,较“十二五”末期增长42.3%,年均增长7.3%。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落实河长制,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提高;实施污水管网一、二期工程,实现辖区全覆盖。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平安开发区、法治开发区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开发区始终将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民生。今年以来,开发区积极实施交通道路、安全饮水、污水管网等民生类项目建设,让辖区群众享受到更多民生福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潢川经济开发区将大力弘扬甘当为民服务孺子牛、勇当创新发展拓荒牛、争当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围绕信阳对外开放新高地、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营商环境样板区的发展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大抓招商引资,大干项目,在实干中充分彰显担当作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