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武 吴海亮
一城红色经典熔铸血脉,百里绿色画卷沁人心脾,千年古色乡村映照古今。
厚重红色、醉人绿色、飘香古色融合交汇,在巍巍大别山调色板上几番调色,绘就出红城新县的山水田园,散发出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从红色旅游一枝独秀到乡村旅游全面铺开,从旅游扶贫示范引领到全域旅游“新县实践”,新县旅游产业迭代升级,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蹄疾步稳、砥砺前行。
全域提质 宜居宜游
仲夏时节,新县陈店乡梅花村山环水绕、碧波粼粼,环梅花湖步道上游人如织……曾经的鄂豫皖苏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柴山保早已趁着旅游的东风,旧貌换了新颜。
一花一木皆景色,一山一水入诗画。其实,在发展全域旅游中变的远远不止一个梅花村。多年来,新县把旅游融入所有政策、融入乡村建设,点墨成魂、落笔生花,全力打造大别山旅游公园。
2013年8月,三年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正式启动,让设计改变乡村,让公益走近生活。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同步实施,以打造10个示范村、10个重点村,推进百村扶贫、100%村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双十双百”工程持续实施,“一城三线”旅游格局初步成形。
乡村建设没有终点。2016年,接续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以“重整山河”的气魄和“水滴石穿”的决心,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县乘势而上,全面实施“六清十创十覆盖”工程,全域推进乡村建设,先后荣获全省“厕所革命”先进单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首批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称号,好山好水好风光遍布老区。
城乡一体,乡旅共建。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工程,打造S205、S337旅游精品线,开通“九镇十八湾”旅游公交,以文化廊道、生态绿道、休闲漫道、登山步道为主体的旅游风景线串起村村落落。
服务升级,宾至如归。“畅游新县”智慧平台高效便捷,免费WIFI、5G网络、分时预约、语音讲解提升体验,服务中心、旅游驿站、生态停车场遍地开花。
产业融合 锦绣万千
“中原主力部队突围后,罗礼经光中心县委书记刘名榜率领100多人坚持了一年极为艰苦的游击战争。可以说,他就是大别山坚持28年红旗不倒的标志性人物……”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讲解员韩兰正在给来自周口市太康县城关回族镇第三初级中学的学生讲述着大别山的革命斗争史,孩子们一边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一边不时地做着笔记,感受课堂之外不一样的理想信念教育。
不单单是在博物馆,泗店乡绿康源生态园、大别山露营公园、郭家河乡列宁高级学校等一处处研学基地,同样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省内外的学生,他们穿红军装、走红军路、听红色故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野外拓展训练中强健体魄,在红色精神洗礼中荡涤灵魂。
多年来,为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的“引擎”作用,新县聚合红绿古资源、打通县乡村三级、融合一二三产业,全县建成3A级以上景区16个,打造乡村旅游点27处,旅游从业人员5万余人,84%以上的贫困群众在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
深耕红色,研学游传承经典。实施“百村传承、百村振兴”行动,建成红色旅游精品工程40余处,5个景点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成立研学旅游委员会,开发精品研学线路24条,打造红色教学点39处,叫响“大别红营”研学品牌,以大别山干部学院为代表的29家红色教育培训机构累计培训学员70万人次,大别山红色教育游品牌价值达38.62亿元。
厚植绿色,生态游点绿成金。“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理念深入人心,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花落新县。大别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大别山露营公园、武占岭漂流度假区等生态旅游项目建成运营,户外露营、水上乐园、写生基地等特色体验异彩纷呈,美丽风景不断转化为美丽经济。
守望古色,乡村游寻觅乡愁。文化赋能、创新引领,文创大赛培育新兴业态,“九铺十八坊”点亮非遗名片,西河湾、丁李湾、田铺大塆、耕读小镇等乡村景点竞展风采。农旅融合借绿生金,创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9处,打造“新县味”系列农产品品牌89个,发展旅游商品340种,催热了“后备厢”经济,生态观光、田园采摘、赏花摄影等多元体验相映生辉。古韵民宿留住乡愁,发展精品民宿119处、农家乐720家,老家寒舍、木槿山岗等精品民宿宾客盈门。从“零散农家乐”到“旅游综合体”,从“卖风景”到“卖乡愁”,农旅融合加速实现“山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农品变礼品”。
乡村振兴 春色满园
尽管烈日炎炎,陡山河乡武占岭生态度假区里却依旧清凉,巍巍青山草木葳蕤,漂流峡谷中欢声笑语,玻璃栈道上惊叫连连。
“返乡创业开发漂流项目,既让这里的青山绿水持续变现,又能带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何乐而不为呢!”看着一波又一波游客来到这里感受绿水青山的无穷魅力,负责人罗传周憨厚的脸上满是笑容。作为新县第一个“999”回归工程项目,武占岭生态度假区已经成为新县全域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带动了周边近千人从事旅游行业。
创新机制聚合力,延展链条惠民生。新县以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成立县委书记挂帅的旅游委,组建文化旅游开发公司,“5个1000万”财政资金“加码”,撬动百亿社会资本“加盟”,为旅游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激活要素,上山下乡。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创新创意在绿水青山间奔腾。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闲置资源资产加速激活。实施“999”回归工程,开设“大别山旅游讲堂”,建成全市首家“中国淘宝村”,推行“点状供地”,发展“篱笆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以文铸魂,以文化人。探索乡村文化合作社新模式,孵化文旅融合新产品,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定期举办乡村文化节,提振乡村精气神、培育文明新风尚,新县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考察调研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殷殷嘱托饱含期望,老区奋进正当其时。今日新县,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时刻心怀“国之大者”,正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上积极作为,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幸福美好健康家园,奋力谱写老区振兴发展的绚丽篇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