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息县县委书记 金 平
聚焦高质高效,创新发展开拓新局面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回首“十三五”,奋进“十四五”,我们激情满怀。
“十三五”期间,息县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在加快新时代美好息县建设、奋力实现“两个更好”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县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78.0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61.53亿元,年均增长8%;一般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4.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8亿元,增长率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大幅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着力破僵局、解困局、开新局,美好息县经济发展活力加速释放。“三块地”改革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先后组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7个,总建设规模90.85万亩,新增耕地16.68万亩,既保障了城乡发展建设和脱贫攻坚项目用地,又通过省内流转盈余指标为县财政增收92.41亿元,并荣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坚持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抓手,成立城投、德汇等5家投融资平台公司和1家担保公司,精准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累计融资近70亿元,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其中,息县城投公司谋划包装的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中建设项目、息县土地流转整理项目入选省农发行十大金融创新模板。“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实施市场主体注册登记“一网通办”,网上办理比例高达95.3%,88项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后减为46项,审批事项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2/3以内,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淮河新区蓄势待发。立足50万人以上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机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淮河流域唯一以淮河冠名、叫响淮河品牌的新区——淮河新区,开启了打造淮河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篇章。目前,新区“八纵八横”的主干路网已初步形成,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校区等重大功能性、基础性项目落地见效,金融大厦、文化艺术中心等配套项目科学布局,阿尔本制衣、豫道食品等一批企业有力支撑,淮河新区正在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投资兴业的发展高地。
推动三产融合,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
持续转变发展方式,不断调优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7.6∶39.6∶32.8优化升级为2021年一季度的11.5∶32.4∶56.1,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始终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69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0亿斤左右,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达到1391家,金穗、宏升等现代粮食企业不断壮大,先后荣获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中国好粮油”河南省示范县称号。持续深化与茅台集团和省农科院的合作,推广种植弱筋小麦60万亩,“息县小麦中国酒”的品牌越叫越响。2021年4月27日,河南省优质弱筋及酿酒专用小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息县召开。工业振兴成效明显。大力实施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发展战略,明确“中国服装产业加工名县”发展定位,积极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推动生态主食、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先导产业加速集聚。目前,豫道食品、颐和非织布等5家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挂牌,息半夏健康药食产业园、中创服饰产业园等一批“区中园”加快建设,全县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71.7%。第三产业势头强劲。全县重点服务业企业达到45家,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点达到140个,荣获河南省电商扶贫先进县称号。文旅融合实现新突破,庞湾入选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3A级景区从无到有、发展到5家,生态、文化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践行“两山”理论,绿色发展厚植新优势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发力生态建设,绿色日益成为美好息县的靓丽底色。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实施。深入开展减煤控煤、工业污染治理、扬尘治理、柴油货车治理等专项行动,投资2100万元建成城区环境监测体系,加强乡镇空气质量考核,全县空气质量实现“两降一升”。扎实推进“四水同治”,新建第三污水处理厂、第一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项目等12项重点工程,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1%,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全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向乡村延伸,超额完成造林任务1.7万亩,累计新建改建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30个,全面完成3.39万户改厕任务,累计培护路肩4000余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加快实施龙湖公园、濮公山矿山公园、息州森林公园等一大批“绿肺”工程,新增城区造林绿化面积56.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新造林任务9.29万亩,淮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成功创建河南省园林县城。严厉打击河砂滥采盗采行为,持续修复沿淮河、竹竿河42处河段岸线,累计建设淮河生态廊道23.3公里。2020年5月8日,息县成为全省唯一被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成效明显的县,并获得国务院和省政府各1000万元的奖励,市政府给予有关单位和人员记功嘉奖。
坚持内外联动,开放发展实现新突破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开放格局逐渐形成。在开放招商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驻地招商、以商招商,组织招商团队多次前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洽谈商业合作,成功引进省、市龙头企业10余家。深化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的战略合作,加强与常熟闽南商会、张家港服装商会、中山福建商会等沟通对接,香港德永佳、浙江泰普森等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落户息县。2020年9月5日至6日,国际品牌服装ODM供应链峰会暨2020河南服装大会在息县召开,现场签约金额25亿元。在开放合作方面。加强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合作,深入开展传、帮、带,推动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其中,息县人民医院签约56名专家人才,儿科、耳喉鼻科成为省级重点科室。加强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先后选派200多名教师到华师一附中跟岗培训,邀请20多名湖北省名师、特级教师来息县听课、评课、上课,带动息县高中教师整体教学能力提升。加强与信阳师范学院合作,谋划建设淮河校区,其中一期工程180天建成投用并于2020年10月13日开学,开创了全省高校在县域办学的先河。在开放引才方面。组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驻外商会,通过亲情联络、定向推介、政策服务等方式全面宣传推介息县,成功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就业创业2万余人。同时,出台引进人才优惠政策,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育人才,成功引进全国优秀骨干教师120人、“985”和“211”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8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31人,为推动息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办好民生实事,共享发展结出新硕果
时刻牢记为民宗旨,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全县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回到息县有归属感、走出息县有自豪感、生活在息县有幸福感、工作在息县有成就感。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累计投入脱贫攻坚领域资金超过80亿元,新建通村通组道路3000多公里,新开通通村客运班线42条,成为全省首批“百县通村入组”达标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改造农村危房2.11万户,实施三批易地搬迁4076户8938人,348个农业村(社区)全部通自来水,电力保障、电视和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无线广播实现“组组响”;27341户9488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9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息县历史性地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脱贫摘帽后,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持续做好“两类人员”监测管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疫情防控有力有效。面对在湖北武汉区域务工人员近2万人、有14个乡镇(街道)175条道路与外界连通的巨大防控压力,充分发挥县域医改综合优势,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第一时间集中专家、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实现了“确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境外疫情零传播”的防控目标。“四大振兴工程”硕果累累。累计投入40多亿元,新建大学1所、中小学校21所、幼儿园68所,改扩建中小学317所,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达标验收,由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阶段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息邢高速、G230息县段、淮河大桥及连接线改建工程等全面竣工通车,全县高速出口增至5个,正在推进的内罗高速将使息县成为距明港机场、信阳东站1小时车程的县。息县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成投用,息县人民医院、中医院迁建升级并分别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328个村卫生室得到升级改造,全县病床数由2012年的800张增至现在的近4000张,息县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医改工作获得国务院大督查激励表彰。高标准规划建设息县影剧院、文化艺术中心等,建成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36个农家书屋,歌曲《我的息县》唱红网上网下,《中国影像方志·河南息县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迅速刷爆朋友圈,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党心民心空前凝聚。
百年征途谋新篇,雄心壮志启新程。我们把实现“三个突破”(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居民收入突破3万元、城区居住人口突破50万人)、跨入“三个时代”(跨入高铁时代、跨入5G时代、跨入蓝海经济时代)和建成“三个示范县”(建成践行“两个更好”示范县、建成河南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建成淮河生态经济带“四水同治”示范县)作为“十四五”奋斗目标,把基本建成淮河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科教、医疗、文旅三个区域中心,基本建成经济、文化、生态、开放四个强县,基本建成以淮河新区为引领的幸福美好家园,稳步迈入中部六省百强县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大力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在淮河新区这片满载希望、大有可为的热土上辛勤耕耘、勇往直前,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