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罗山县:抓实高质量党建“三篇文章”


史笑妍 高宏喜 刘晔

近年来,罗山县委始终坚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全面做实“党员教育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党建赋能增效”三篇文章,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抓实教育管理 育强先锋队伍

该县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以“四个课堂”为抓手,全面抓实党员教育管理,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思想动能。

——打造“红色课堂”,强化党性修养。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何家冲红色资源优势,以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为依托,着力打造了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课堂”,精心开发了红二十五军军史、大别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主题课程,设计了“重走长征路”“革命传统教育”等实践场景,全力营造“沉浸式”的红色教学氛围,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812期,培训4.2万余人次,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广大党员在红色教育中感悟初心、强化修养。

——打造“网络课堂”,丰富学习内容。该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强国平台和“罗山先锋”微信公众号作用,打破党员教育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定期发送组工动态、政策理论、党史知识、法律法规、典型经验等,打造集政策宣传、学习推送、互动交流、工作部署等为一体的“网络课堂”。同时,依托钉钉平台,采取线上直播与线下自学相结合、课堂领学与分组讨论相结合、典型发言与视频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先后举办各类网络培训班25期,培训7200余人次。

——打造“实践课堂”,拓宽发展视野。该县围绕基层党建、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等建设观摩点,打造党员教育培训的“实践课堂”。以党员教育培训为契机,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进行横向交流,互相学习借鉴,拓宽发展视野。先后打造精品观摩路线2条、基层党建示范点20个、集体经济观摩点7个、重点产业观摩点10个,先后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1100余人次进行观摩学习。

——打造“移动课堂”,提升培训质量。该县持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从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抽调15名业务骨干,组建师资库。以“百万农村党员进党校”活动为依托,着力打造“移动课堂”,按照“乡村点单、接单送课”的模式,为乡村选取合适的师资力量送课下乡,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培训质量。

抓实基层基础 建强战斗堡垒

该县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持续抓基层、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从严、全面过硬。

——拧紧党建责任链条。该县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基层支部联系点制度。全县578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603个基层党支部,帮助基层支部解决各类难题400余个。常态化开展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全面建立党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项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限,层层传导压力,拧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责任链条。

——筑牢村级战斗堡垒。该县持续深化“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常态化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活动,强化村党组织分类管理,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不断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从严、全面过硬。先后投入资金1167万元,改造提升村级活动场所131个;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07个,先后建成农村基层党建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示范村7个、县级示范村30个,先后投入资金2.3亿元,安排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322个、驻村第一书记发展项目490个,盘活乡村各种资产资源,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

——抓实各领域党建。该县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强化网格化管理,打造红色家园综合体,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水平和能力。严格落实机关党建365工作法,持续开展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双报到”活动,机关党的建设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全面摸清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底数,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58家、社会组织党组织11家,选派党建指导员1386人次,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全覆盖。

抓实赋能增效 铸强红色引擎

该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抓实党建赋能增效,为助力乡村振兴开启“红色引擎”。

——持续抓细党建工作赋能乡村振兴。该县构建了上面有人管、中间有人抓、具体有人干,干部群众齐参与的责任落实体系,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健全考核机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不断优化调整驻村帮扶力量,先后选派3批次驻村第一书记541人次、驻村工作队员1623人次;组建脱贫攻坚责任组201个,选派驻村帮扶干部6690名、驻村团队队员2334名,实现了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等村驻村帮扶力量全覆盖。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干部培训,不断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先后组织驻村第一书记、组工干部、驻村工作队等举办培训班30余期,培训人员1.1万余人次;各乡镇(街道)采取业务知识讲座、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培训帮扶责任人、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等600余期,培训近5万人次。

——创新推进党建引领乡村主导产业发展。该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尤其是2020年以来,创新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实施“三盟共建工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围绕乡村主导产业组建“党建联盟+产业联盟+人才联盟”,通过组织联建共融、活动联办共抓、发展联动共商、人才联学共育,推动了党建、人才与主导产业同频共振、互促共融。目前,全县共建成茶叶、稻渔综合种养、花生、农旅融合等产业联盟22个,成立联建党组织22个,链接各类人才2235名,开展各类活动80余场次,推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各类难题120余个。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集中发布了“好品罗山”区域公共品牌,重点打造了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的品牌运营中心和郑州等地的展销中心,制定出台了《罗山县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1+4”政策支持文件,围绕产业基地、产品加工流通、品牌营销宣传及市场监管等产业发展全链条,制定发展目标,县财政筹资1.2亿元,用于落实产业发展奖补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联盟内的经营主体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品牌运营,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罗山县将继续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罗山新征程、奋力谱写加快老区振兴、实现“两个更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