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兴文 黄浩然
初 杭 刘怀丕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初夏时节,草木葱茏的中部大地上,绿色发展风头正劲。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和关心的事。两年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他明确要求:“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环境建设和治理,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
煤城踩上发展“绿色风口”,黄河变得“青春俏丽”亲人近人,乡村建设“颜值”与“实力”并重……中部地区真实的特色发展脉动,在新华社记者的走访中,“靓”点纷纷。
好风凭借力
一片扇叶有二十多层楼高,“巨无霸”风扇从这里“成长”——
走进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的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正在模具上给叶片毛坯灌注树脂,待成型后将制成68.8米长的叶片。这些用于风力发电的叶片不是用来“扇风”,而是“借风”。
公司副总经理文景波给生产风力发电叶片做了个形象的比喻,由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等主要材料做成的风电叶片,根部是“叶柄”、箱型梁是“叶脉”,配合上特殊的外形和动力设计,安装后无论正面、侧面、背面来风都能转动发电。
“68.8米是去年生产的最长叶片,而今年已是最短的!”中材叶片公司副总经理文景波欣喜地介绍。
“借风神器”为何越“长”越长?环保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旺盛,让叶片越“长”越长。据介绍,今年该基地生产的叶片最长的已达到80.8米。生产速度也越来越快,去年三天生产一支叶片,今年已实现日均生产一支大型风电叶片。产量已占全国市场份额近25%。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公司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下一步将聚力新产品研发,进一步朝着大功率、大叶型生产挺进。”文景波说。
“借风神器”越“长”越长,让江西萍乡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决。煤矿企业从历史最高的1116家,下降到去年的26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座因煤立市、因钢而兴的城市,正在实现从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到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精彩转身。
【记者观察】自然一片风,人间一片清。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中部地区站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能源匮乏的江西,2020年新能源发电量为165亿千瓦时,其中风力发电71亿千瓦时、光伏发电6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煤381.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50.18万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中部地区正在抓住机会窗口,奋起破茧成蝶。
黄河绕青山
黑尾鸥、中杓鹬、黄臀鹎……在马朝红的镜头里,孟津黄河湿地保护区的鸟类,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9种。她在这里当管护员20多年,见证黄河生态近年来快速变好。
“我们着力高标准开展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湿地保护修复,力争把黄河孟津段打造成岸绿景美的生态河。”河南洛阳市孟津区委书记杨劭春说。
在黄河中下游,由于小浪底水库的修建,经过调水调沙,保住了下游黄河滩区的安澜,也使得万里黄河孟津蓝。行走在孟津的黄河岸边,远山黛青,涛声入耳,大堤内外绿植葱茏,河中沙洲树木茂盛,浅滩、水草、候鸟共同构成一幅和谐风景画。随着保护力度加大,生态持续恢复,黄河沿岸成为鸟类天堂,仅在孟津就监测有270多种鸟类栖息。
从孟津顺流而下100多公里,就来到了郑州市惠济区的南裹头。南裹头曾是嘈杂的渔家乐聚集地,如今改造为湿地公园,变成一处热门打卡地。这里以防汛物资石头为主题,岸边绿草美如画,还修建了观河台服务驿站、露天剧场等。夏日的中午时分,观河台上凉风习习,不少游客在此欢歌笑语、休闲纳凉。
如今,在郑州市西北黄河之滨南岸的黄河风景区眺望,青山巍巍、黄河滔滔,雄浑浩荡与秀美宜人之景可以尽收眼底,抚育了两岸千百年的母亲河容光焕发。
【记者观察】黄河中下游缘何变得俏丽动人、和蔼可亲?生态恢复是根本。为重新构建“生态黄河”,2020年初,河南启动“百千万”黄河生态保护治理试点,在黄河部分河段堤外建设宽约500米、面积为10万亩的生态廊道。目前,河南沿黄地市的370公里生态廊道已初具规模,将黄河文化遗存、沿岸美景和现代产业有机串联。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沿黄地区聚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定施策、久久为功,黄河一定能成为两岸儿女的幸福河。
愿归田园居
让艺术与生活相遇,“绿色”与“金色”相接,生态发展“疗效”让人赞叹。
空山新雨后,天空蔚蓝如镜,萍水河迤逦而过,山坡上的萍乡市湘东区江口村,成片的白色“艺术宫殿”,如一块白玉镶嵌在青山绿水间。
竹艺编织、油葵花草种植,让原生态产品走出农村;“零799”艺术区、赣湘诗源藏书楼,让艺术气息走进乡野——江口村通过保护山林、污染整治、农房改造,生出“文艺范儿”,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零799”艺术区入驻艺术家陈锋是江口村的一名“新村民”,他“落户”在此,是希望在自然美景中找寻艺术的踪迹,将艺术种子播撒在广袤乡村。在他的油画中,小村庄的四季变换诗意而美好。“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村美、农民富,更重要的是文化建设,是精神的富足。”陈锋说。
从山到河、自城而村,萍乡的生态建设吸引更多人愿归田园,重新寻回“乡愁记忆”——
在安源区,曾经的“江南煤都”,由于不合理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安源河成了条“黑泥鳅”。痛定思痛,当地关停91家采矿厂,给河道清淤、为生态加分,如今观光休闲农业每年吸引8万余名游客,生态种植带动村民增收450万元。
在上栗县,“泉之源”田园综合体在群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基层自治的基础上,淘汰周边村庄30余家花炮企业。如今游客和村民或在廊桥休憩聊天,或在湖上泛舟戏水,仅“五一”假期就吸引5万余名游客,带动旅游增收210余万元。
在莲花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2020年新增省4A级乡村旅游点2家,3地获评“江西康养旅游打卡地”,文旅、农旅开始深度融合。
珍视山川河流、回归资源集约,一幅幅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中部地区徐徐铺开。
【记者观察】峰峦叠翠、竹海摇曳,生活因遇见绿色而生机勃勃;创业潮头、发展蓝海,乡村振兴因绿色发展而点亮想象空间。有生态,也要有未来。在笃定美丽生态中创造绿色经济,中部地区的生动实践,揭示出产业融合创新、绿色发展“后发先至”的可行路径。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正在为推进中部绿色崛起、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源源动力。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