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3篇):
1.大别山建党基地及其贡献
田青刚 信阳师范学院
2.鄂豫皖苏区建党基地视角的思想建党
牛长立 信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3.“信阳好人”的地域生成、精神内涵与弘扬路径研究
张清改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
二等奖(5篇):
1.依托特色资源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以新县田铺大塆乡村振兴发展为例
瞿 萍、张贤裕 大别山干部学院
2.大别山红色歌谣与大别山精神
吴从芳、杨 元 大别山干部学院
3.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育人体系论析
李东晓 信阳师范学院
4.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郝堂村为例
吕春霖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
5.鄂豫皖苏维埃根据地红色税史与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
曹树武 信阳市国家税务局
三等奖(10篇):
1.试论大别山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
叶希武 大别山干部学院
2.红四军的成立、发展壮大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
张光日 大别山干部学院
3.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王改丽 信阳农林学院
4.从百年党史看党的思想路线
景晓锋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
5.乡村振兴的“信阳之路”研究
马汉云、柳楷婧、柳世君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6.“一山一河”国家战略区构建区域协同立法机制初探
陈家永 信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7.做好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这篇大文章
何 军 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
8.利用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教育当代青年学生
冯登立 息县一高
9.铭记百年党史 汲取奋进力量
熊耀军 信阳市实验高级中学
10.以脱贫攻坚精神探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路径
归志华 信阳市统计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