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新俊
全年共依法召开常委会会议6次,通过市法规1部;听取审议市“一府两院”报告36个,开展执法检查4项,组织专题调研12项;就有关重大事项作出决定决议4个;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6人次,组织宪法宣誓4批13人次……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履职尽责,积极作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两个更好”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政治引领 把牢政治方向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人大工作的生命线。
市人大常委会强化“第一议题”制度,持续笃学深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重要讲话精神,持续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落实省委、市委工作安排的重要情况、履职中的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都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确保人大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党的领导、实现党的领导。深入贯彻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具体抓好会议精神的宣传和实施意见的解读,督促全市人大系统贯彻落实,推动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见效。
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履职尽责,通过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方式,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市创文、生态建设等市委重要决策的落地落实。依法做好市委推荐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工作,落实任职前法律考试、供职发言和宪法宣誓制度,实现党的领导和依法任免有机统一。
发挥立法主导作用 推进依法治市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紧盯市委要求、现实急需和群众期盼,找准立法重点,积极探索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新举措。切实发挥立法工作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努力以“小切口”的形式推进立法。
2020年11月20日,信阳市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至高荣誉。这块沉甸甸的奖牌,倾注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市人大常委会的倾力支持。针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市人大常委会把制定《信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作为重点立法项目,充分吸纳各方面建议,填补立法空白。立法中紧密结合实际,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相关要求融入法治建设,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总结固化。如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制”等条款写入法规,向社会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下转第三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