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平桥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走进尖山,感受红与绿的气息


□王一纯

今年清明节小长假,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尖山村,去追寻那一段红色记忆,感受绿色发展的青春气息。

尖山,这块红色的土地,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许多革命志士在这里孕育成长,为豫南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谱下了绚丽的篇章。

4月3日,清明节,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明媚。从邢集镇向北沿着宽阔的旅游大道,穿梭在风景如画的山区,不一会儿,就到了尖山村。1928年,中共尖山支部在这里诞生。1935年,鄂豫边省委机关迁至尖山。

尖山村小学内,鄂豫边省委旧址的三间房屋坐落在山脚下,在院内百年古树的掩映下,尽显沧桑。院子右侧小学教学楼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与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由得心潮翻涌,既有岁月如梭、逝者如斯夫的时光留恋,又有斗转星移、只争朝夕新发展的感叹。

沿鄂豫边省委旧址向东约3公里,便来到了小石岭。1936年,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在这里诞生。在游击队诞生地旧址,听革命后代对这里革命历史的讲解,让人心潮澎湃;伫立在门外,我仿佛看到了“两杆半枪闹革命”的场景。青砖黛瓦尽留岁月痕迹,院内绿植再吐嫩芽,又是一年春意盎然,又是一片鸟语盈耳。

百年尖山,百年革命史,见证了豫南革命老区人民由贫穷落后到富强幸福的蝶变。

远处,尖山披上了新绿。脚下,清澈的小溪流淌,在这里,人与自然融为了一体,你能感触到绿色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尖山村,几处民房正在进行仿古改造,这是邢集镇依托尖山红色资源,对尖山村现有民房进行“修旧如旧”改造提升,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同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关停了尖山区域内的小产能萤石矿,修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金丝黄菊、黄梨等特色产业,做好绿色发展文章,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走进尖山,在这里,你能静下心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可以追寻历史的点点痕迹,回忆光辉峥嵘岁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去感触新时代发展的滚滚热潮。

时光荏苒,尖山的红与绿、静与动、净与美,无不昭示着我们党的伟大,中国人民的伟大。在建党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这次尖山之行让我收获了在教室里学习不到的东西,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去尖山的,相信那时,尖山一定会变得更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