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党建引领 平桥风帆劲满又启航


黄彦敏 袁 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由此开启。

今年以来,平桥区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落实中央及省市部署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夯实基层基础中提升组织能力,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增强执政能力,在聚集人才中释放发展活力,为奋力实现“两个更好”、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学习党史,汲取丰厚精神滋养。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今年以来,该区基层党组织突出“抓基层党支部带一线党员”这个重点,实施“四抓四促”行动,即抓党史学习,促党性锤炼;抓思想洗礼,促能力提升;抓为民服务,促作用发挥;抓党建引领,促振兴发展,把支部堡垒建设得更强,让党员先锋更亮,让党群干群关系更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区积极拓宽渠道,灵活学习方式,采取党委中心组集中学、读书班集体学、专题研讨交流学、教育培训课堂学、实地调研一线学等方式,在全区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辖区乡镇、街道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方案,梳理清单、建立台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成为各级各部门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两委”换届,锻造坚强有力战斗堡垒。该区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切实扛稳换届的政治责任;坚持“先摸排后换届、先整顿后换届、先审计后换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矛盾问题化解在换届之前,为高质量换届打好基础;坚持严格条件、严格纪律、严格审查,把人选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把优秀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围绕“谁来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怎么样选人”“如何顺利选人”,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树立标准和用人导向,做到依法依规操作,把换届纪律和规矩贯彻始终,高质量完成了换届任务。

提档进阶,开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该区坚持靶心不变、目光不散,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让党建“音符”与乡村振兴“乐曲”同频跳动,奏响铿锵有力的时代乐章。

持续推进“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强弱项补短板。该区聚焦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暴露出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啃下党组织软弱涣散“硬骨头”。坚持和完善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推进抓党建促扫黑除恶常态化,推动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由“治标”到“治本”转变;深入实施“三红工程”,持续完善村级队伍选育管用“全链条”;围绕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扎实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精准开展教育培训,探索实施“导师帮带制”,帮助新上任乡村干部尽快融入角色、增强干事本领;用好用活“五面红旗”评选、绩效考核、不称职村干部停职教育等制度,不断激发村级队伍活力和生机;围绕村级后备队伍建设,持续实施“红领新青年”村级后备干部培育行动,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教育培养、考核管理、激励保障等机制;围绕党员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青年党员发展“红星工程”,加大青年党员发展力度,建立完善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排查整顿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深入抓好“党员活动日”、党员“一句话承诺”、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中不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紧盯发展产业这个抓手,夯实农业产业基础。该区以党建引领主导产业发展为主引擎,围绕培育粮食、蔬菜、花果、苗木、茶叶、中草药、桑蚕、畜牧、都市田园综合体、乡村全域旅游等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实施“一个统领、三个引导、三个扶持”的“133”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导产业发展一线聚集,凝聚各级党组织合力,帮助出思路、破难题,形成抓党建促产业、兴产业强党建的良好局面。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行动,持续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力争2021年实现有一半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

按照“农场+工厂+市场”同步运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该区结合实际加强规划引领和统筹调度,精心筛选、大力培育发展稻麦、蔬菜、花果、苗木、茶叶、中草药、桑蚕、畜牧、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等十大特色产业,其中“稻虾稻鱼稻鳅共作”扩大到5万亩,弱筋小麦示范区达1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茶叶规模种植面积近12万亩,艾草等中草药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亩。依托特色产业,全区初步形成了沿淮蔬菜产业带、彭湾特帮园林、肖王牧业集聚区、都市田园综合体、乡村全域旅游等一批产业集群。如,利用城市郊区地理优势,扶持建成了龙井农林谷、平昌关马妈妈农场、甘岸豫见江南、高梁店核桃谷等10余家“吃住行、游购娱、研学教”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挥郝堂、新集、陆庙等美丽乡村典范集群效应和对外影响力,按照三产融合思路,高标准规划了“一核、三区、四廊、多组团”乡村全域旅游产业链。

突出城市基层治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提档升级。该区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红色引擎计划”。在组织建设上加力。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社区、小区治理全过程,持续深化“一包五帮”制度,推动职能部门、群团组织、驻区单位、“红色物业”和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不断筑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红色堡垒”。在物业管理上补短。对基础薄弱的小区,通过选聘志愿者、组建自管会、政府购岗等措施,提供日常保洁、门岗值守、水电维护等基础物业服务;积极探索成立物业托管中心或打包委托物业公司管理等方式,提供准市场化物业服务。区住建、房管等部门强化统筹指导,研究出台“三无小区”物业服务标准、托管方式及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工作破题、问题破解。在为民服务上提质。坚持以每月“党员活动日”为抓手,深入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结对共建、“一包一”以及建立特色服务队等方式,引导在职党员在服务群众、帮困解难方面释放特长、发挥作用,努力打造党建服务特色品牌。

探索创新机制,释放党建活力。该区以红旗村评选、红领新青年培育、红星青年党员发展“三红”工程为抓手,累计培育奖励“红旗”党支部105个140余万元,考察培养农村青年党员103名。严格执行“党员活动日”制度,先后策划开展“战疫情·助扶贫”“牢记初心使命·争当出彩先锋”等系列活动,推行党员一句话承诺、认岗定责、积分管理等机制措施,有效引导一线党员冲锋在前作表率。创新开展“五老”调解工作,充分动员本地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参与基层治理,累计调处邻里纠纷、化解基层矛盾等1000件,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

广聚英才,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该区一直致力于打造群贤毕至“朋友圈”,制定出台促进工业发展的意见、招商引资黄金30条、“企业服务110”、科技创新基金等一系列促进招商引资的政策,建立完善“六个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首席服务员制度,以“保姆式”服务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大力培育聚焦舜宇光学、鼎润科技、豪特曼磨床、摩典精密等一批全市重点发展企业,已集聚科研人才800余名。

以锻造新时代“双带头人”为目标,构建产业与人才互动共融、良性发展机制。该区区委组织部牵头成立“红星”青年人才党委,在23个乡镇下设青年人才党支部,集中资源打造党建集群,通过打破行政村区划和隶属关系限制,对区域内优秀青年人才进行统筹教育培养,目前已筛选建立青年人才库2600多名,重点从产业能人、致富带头人中考察培养农村“红星”青年党员103名。对培养成熟的,由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转送回村,纳入“红领新青年”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优先补缺使用,跟踪培养成村党组织带头人。

坚持以人才振兴推进产业振兴,深入实施“鸿雁计划”。该区持续用好“乡情牌”“亲情牌”“民智牌”,累计有2.7万人回流务工创业,特别是疫情期间新引导1209名在外人才把根留住;制定出台《平桥区支持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在技能培训、担保贷款、融资贴息、创业补贴、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坚持每年春节期间开展打一个问候电话、发一封慰问信、开展一次上门走访、召开一次座谈会、组织一次实地观摩等“八个一”主题活动,切实帮助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问题,让返乡人才安心创业、出力出彩。

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平桥区将把奋斗融入“十四五”宏伟蓝图,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高质量走好平桥振兴发展之路,以优异成绩交出“两个更好”的历史答卷,为建设和谐幸福美丽新平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